【樓奴.實錄】獅子山下寫照 六兄弟姊妹各謀上車 內地泰國照殺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香港樓價近月轉升為跌,雖然「劈極都係貴」,卻仍有不少港人追買做樓奴。其實,「買樓」這議題已困擾香港幾代人,有一家大小窮全家財力只為供滿一層樓,也有幾兄弟姊妹各自為自己的安樂窩打拼。
阮家六兄弟姊妹出生於基層家庭,自小跟父母一家八口住在200呎公屋,長大後對買樓各有睇法和際遇:有的窮一生努力也未能上車,有早著先機在低位時入貨,有人落錯車,也有決定放棄香港,遠赴異鄉或內地置業。
他們面對的境況,正是香港大部分無殼蝸牛的寫照。

「我依家揾萬幾蚊一個月,香港一層劏房居屋,打埋52折最平都要過百萬,你叫我點供?」在阮家中排行第二的Tom說。今年56歲的Tom雖是兩間小食店的老闆,但坦言近年市道低迷,「都係賺份糧」,加上香港樓價年年升,根本無能力在香港買樓。「早10年前啲生意好,嗰時剛金融海嘯樓價跌,葵涌雍雅軒都係200幾萬,都心郁郁想買,最後諗都係睇定啲,結果呢10 年個市係咁升,生意又差,再買唔起喇。」

多年來都是無殼蝸牛的他,在香港一直租樓住,近年卻返內地「入貨」,在惠州擁有兩個物業。「揀惠州因為樓價低,無深圳市中心咁貴。香港物價太貴,唔係人住,我已經打算退休後返內地生活,所以買兩個單位,一個自住,一個收租。」第一個物業在2014年買入,是碧桂園十里銀灘一個500多呎,兩房兩廳單位,當年買入價$90萬人民幣,一炮過付清。

↓↓↓↓十里銀灘單位,逐張相↓↓↓↓

他說,選擇十里銀灘是因為全海景。「個單位所有窗向海,好舒服,香港要一個海景單位,莫講90萬,$900萬都買唔到。而且碧桂園都算大地產商,應該有保證。」這個單位他特意花了萬多元裝修,貼上牆紙和添置了傢具,現在閒時上去住當度假。「呢間唔放租,第時退休我會長住,驚租出去搞到間屋好污糟。」

至於另一層物業,則是鄰近十里銀灘的新樓盤融創海灣半島,為500呎開放式單位,今年買入,售價只是50多萬人民幣,同樣一炮過付清。「呢間下年先收樓,我會揾經紀幫我出租,執得一千得一千,當幫補下生活費。」

Tom要返內地才能置業,在眾兄弟姊妹中,已叫幸運。

「我哋自細住公屋,一人一個床位都無,我細個要同細佬孖鋪,長大後都好想有自己空間,不過個個揾錢能力都唔同,際遇都唔同。」
香港不少家庭幾代人也為層樓打拼。(資料圖片)

阮家六兄弟姊妹中,大家姐一早嫁人,住在夫家的自置物業,不用愁「住」的問題;做小學老師的四弟也在99年花二百多萬,買了夾屋茘景浩景臺,今天算是人生贏家。兩個細妹──三妹和六妹都雲英未嫁,三妹仍跟父母住在公屋,六妹06年曾在樓價低位時,花百多萬買入沙田第一城自住,唯2011年見樓價升了一倍便賣盤,怎料樓市升極都有,最終「落錯車再買唔返」。

沙田第一城三百呎單位也賣五百多萬。
夾屋浩景臺3房單位現售700多萬。(資料圖片)

他們六個當中揾得最多是五弟Simon,他在美資大行做副行政總裁,年薪過百萬,最有能力在香港置業,但卻沒在香港入市,反而老遠跑到泰國,今年年初在曼谷市中心以125萬,買了一層兩房兩廳單位。

「個樓盤叫咩名?你等我睇睇先!」Simon隨即在手機上掃了好幾分鐘,終找到樓盤名,叫IDEO。他除了知道扣除地產經紀佣金和管理費,單位租出後每月有4.17厘息回報之外,其餘資料如樓盤鄰近什麼地鐵站,附近有何配套,一概不知。「本來我都唔諗住買樓,係太太個表弟話同幾個朋友夾份買樓唔夠錢,叫我哋同佢一齊夾份。所以呢層樓我只有八分一業權,出咗十幾萬,好少錢。」

IDEO在曼谷算高尚住宅。(被訪者提供圖片)

記者翻查資料,在曼谷叫IDEO的樓盤有好幾個。Simon買的那棟公寓名為IDEO 02,坐落於曼谷主要幹道素坤逸路(Sukhumvit)的邦娜(Bang Na)新商務區,鄰近地鐵BTS Bang Na站,發展商是泰國五大上市建築商Ananda Development ,在曼谷算是五星級住宅,有游泳池、健身房、圖書館、花園、商鋪、也有免費網路Wi-Fi提供。

↓↓↓↓$125萬曼谷樓盤,質素係點?CLICK入逐張睇!↓↓↓↓

+34

泰國物業跟香港相似,都是有租賃業權(leasehold)的物業,當租賃期完後,泰國政府有權將物業回收,Simon買的樓盤屬永久業權(freehold)。不過泰國政府規定,外國人只可以持有項目總面積49%的永久業權。假設該項目有100 個單位,最多只能賣49個給外國人,其餘則要賣給當地人。「所以我哋呢棟樓有超過一半業主都係泰國人。」

Simon說,他們買入的單位其實算二手樓。「我哋買時啲傢俬已齊晒,個地產經紀仲幫我哋揾到個德國人租客簽咗一年租約,唔使我哋煩。」。該單位以泰銖25,000Bhat租出,折算為港幣5千多元,以1/8的業權計算,每月袋600多元,還少過老人金,但Simon不是這樣看。「我一個月自己生活費唔過4千,最貴買過畀自己嘅禮物係3千蚊一部小米手機,六百幾蚊夠我使近成個星期。」

Simon跟太太結婚後,兩入一直住在由太太買入,有40多年樓齡的港島私樓,直至泰國買樓前也沒有置業。「04年都有睇東區啲樓,但揾唔啱心水就無買。」外母是收租大王,手上有多個物業在手,但反而嚇怕了兩公婆,「見佢成日為收租頻撲就驚。」Simon相信Cash is King ,多年積蓄除了部分用來買股票基金,其餘都是現金存款。

他認為有得住就可以,對物質不想追求太多。「你見香港樓價咁癲,唔想自己參與埋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