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風暴】團體斥政府新例捉錯用神 促善用空間增房屋供應

撰文:何潔泓
出版:更新:

九龍灣工廈迷你倉四級大火引起各界關注工廈改建安全,政府遂加強監管,首輪針對6幢工廈,下令14天內糾正違例用途。多個民間團體指租金高昂,迫使市民租用或租住工廈。部門今次只顧杜絕違契使用者,未能提出安置配套,無助解決根本問題。團體倡議政府善用現存房屋資源,紓緩現況。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聯同十個民間團體,促政府正視租金昂貴及單位供應不足的問題根源。(馬熙烈攝)
周太指未獲配上公屋,被迫租住工廈劏房,現擔心政府措施令她遷到另一工廈居住。(馬熙烈攝)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關住聯)連同十個民間團體舉行記者會。團體認為,住宅、商廈及店舖租金昂貴,租戶未能租用。工廈改建以應付租戶的切實需求,做法蔚然成風。政府欠缺完善房屋政策,卻高調針對工廈,是將責任轉嫁租戶。「關住聯」幹事何智聰指,自2008年馬頭圍道塌樓及2011年花園街大火後,政府只作嚴厲打撃,忽視問題根源,令住戶無家可歸。

「葵涌工廈劏房戶關注組」成員周太5年前申請公屋,卻一直未獲編配上樓。「我收入不高,被迫選擇工廈劏房,政府的新措施,只會令租戶由一幢工廈搬到另一幢,」她擔心未能得到妥善安置。

租客前無去路  後有政府追兵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葉寶琳表示,除了住戶,政府針對「公眾人士出入」工廈,將令很多商業公司和社福機構租戶受到影響,例如手作室、武藝館、學習中心、宗教會址和食物銀行等。她促請政府釐清措施執行定義及範圍。

「關住聯」成員陳凱姿批評,政府使租客「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政策將趕他們到更邊緣隱蔽的地方。她強調政府以安全理由介入是無可厚非,但得提出建議,解決房屋供應不足。她又指,規劃署早於2014年已巡查1448幢工廈,《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收集到的7.5萬份問卷顯示3成使用者為「非工業用途」,故質疑政府早已掌握數據,不求對策,意外後才作打撃。她建議規劃署公開放置危險品的工廈,讓市民得以辨別。

很多商業公司和社福機構都選擇租金較低的工廈,例如宗教會址、食物銀行和圖中位於九龍灣工廈的拳術學校。(資料圖片)

團體:將工廈改建為安全的過渡式房屋

「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批評,政府安置政策每況愈下。90年代,政府為取締籠屋及寮屋,興建過萬中轉屋及數千單身人士宿舍,安置受影響居民。近年,政府卻建議改建石籬中轉屋,中斷過渡性房屋供應。

陳認為政府需重新正視問題,建議政府應調查及研究出合適工廈,改建為安全的過渡式房屋,安置住戶,真正活化工廈。政府亦應着手遷移危險品及研究安置地方,讓工廈變得安全,而非著重迫遷。長遠而言,政府需繼續增建公屋及推行租金管制,保障基層住屋權利。

「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提出更多建議,望政府能善用現存房屋資源,活用近100間空置校舍、498間政府閒置宿舍、4座空置率達6成的市建局間隔單位、善長捐予慈善團體東華三院和保良局的出租單位等。他表示,善用閒置空間的建議皆有例可循,如2011年香港仔工業學校改建宿舍,及2013年柴灣工廈改建公屋。

7月15日,保安局及發展局宣布,將加強監管工廈的違契用途。(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