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園古董收藏家申建博物館未批 倉庫搬遷期獲延至9月底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黃氏夫婦希望政府批官地建博物館予學生免費參觀。(鍾偉德攝)

黃嘉謀夫婦在西貢蠔涌倉庫收藏數千件古董,但因西貢公路擴建工程,地政署早前要求收地,黃被「迫遷」,限令7月26日前撒離,否則充公處理。黃氏早前已找到合適地皮,將於9月20日交收,並主動向地政署申請延遲撤離。地政署連同西貢民政事務總署、路政署及承建商於26日到倉庫視察,今日告知黃嘉謀夫婦撤離限期獲延長至9月25日。

黃氏收藏包括來自余仁生老闆余東璇在1930年代興建的三幢古堡「余園」的盔甲、燈、繪玻璃,及大量購自歐洲的18、19世紀古物,原打算將倉庫改建作博物館予學生參觀,後政府收地,二人遂於2015年以「錦繡前程」基金名義向地政署申請官地建博物館,需得到民政事務局「政策上支持」。惟7月7日去信局長劉江華後,仍未收到回覆。

黃氏藏品包括古堡「余園」的盔甲等。(鍾偉德攝)

2010年始要求同區安置 路政署指刊憲時沒收反對

黃太洪翠玲指,2010年政府刊憲公佈擴闊倉庫外路段:「但其時官員黃肇信先生丶民政署及顧問公司表示拓路影響範圍是行人路對內移入3一6呎。」由於二人認為行人路旁幾呎地屬停車位及花槽,影響不會太大,故沒有反對計劃。不過,二人仍於同年9月去信地政專員,指有意在倉庫位置改建博物館供學生和慈善團體參觀,及繼續經營他們在倉庫的家具生意,希望地政能安排同區安置。路政署工程部於同年12月回信,指在他們沒有在刊憲收地的2個月期間寄反對信,因此沒答允安置要求。

洪翠玲指,地政總署清拆組分別於2012年及2013年出現,通知清拆日期延後,但地政署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間均未回覆安置訴求。2015年10月,清拆組再出現,告知清拆日子為2016年4月。洪翠玲稱,他們在2015年11月才被告知倉庫之地被全面徵收。

倉庫內有大量西洋古董。(鍾偉德攝)

地皮貴覓地難 洪翠玲:若不批官地將棄博物館計劃

2015年12月,地政署專員提議他們以慈善團體名義於官地申請建博物館。由於黃嘉謀本是「錦繡前程」基金主席,二人遂於同月向地政署申請附近一幅地皮興建博物館。今年5月,地政署以地皮另有發展計劃為由拒絕申請。該署建議他們在西貢北港申請地皮,但要求二人提供信件證明民政局「政策上支持」。二人7月7日去信局長劉江華後,未收到回覆。

洪翠玲說,最近找地皮時,才發現附近大部分地皮已被地產商收購。地政署將補償489萬予二人,但她說:「只要是汔車能到門口的農地,叫價都是政府賠償的兩倍以上。」基於成本考慮,她指若政府不批官地,他們將放棄博物館計劃。

若果成功獲得地皮,洪翠玲指二人將投放數百萬建館,邀請本地設計系學生參與設計,惟博物館將不會公開予公眾參觀,只接受學校及團體預約參觀。二人現已遂漸將古物搬到其住所及位於油塘的萬呎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