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仔逼遷之三】拆棚仔拓東大門 深水埗規劃糊塗帳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今天,棚仔面臨被清拆的命運,幾街之隔的布行地舖卻被政府點名發展為「東大門」,深水埗的社區規劃有點亂石投林。

「被規劃」的深水埗東大門

 

去年8月,食環署宣佈棚仔永久關閉;同月10多位深水埗區議員提出,在南昌街以東、福華街以南、界限街以西、荔枝角道以北的10多條街道開設布料街市場,舉辦嘉年華,銳意仿效韓國,打造港版的「東大門」。沒有聯署的同區區議員衛煥南指:「布行在星期六日根本不開,怎麼搞嘉年華?不切實際﹗」

隨住今年區議會換屆,「東大門」的建議石沉大海,有份聯署的區議員梁文廣指事件「完全沒有進展」。

現時尚存的深水埗製衣業相關的店舖分佈(製圖:趙崇英)

那些年的盛況

 

上世紀70至80年代,紡織業的出口量佔香港總量一半以上,深水埗的街坊見布料行業有利可圖,紛紛「入行」。他們從製衣廠購入用剩的布匹,整理好後再轉售予「山寨廠」,又或者在地攤和排檔零售。

當年深水埗區的製衣業相關商戶大致分佈如下:

小型製衣廠及染布廠:青山道、海壇街的唐樓單位內;


布匹行:鴨寮街、汝州街、基隆街、大南街、南昌街及黃竹街一帶;


布販:主要在「棚仔」;


「山寨廠」(家庭型小庭工廠):汝州街樓上單位、石硤尾工廠大廈;


成衣批發店:長沙灣道;


成衣配件店(如紐扣、拉鏈):南昌街、汝州街、基隆街、大南街(近黃竹街段)

深水埗布匹行林立。(江智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