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窩人自發籌辦銀礦灣音樂節 為沙灘上的自由堅持免費十年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從前有一個小伙子,在梅窩土生土長、與鄰居「夾band」、自發在住所附近的沙灘銀礦灣舉辦音樂會。這些年來,小伙子始終忘不了21歲那晚仲夏的音樂與海風,10年前與友人義務創辦「銀礦灣沙灘音樂節」。
音樂節來到第11年,小伙子已變成「中佬」,一邊為口奔馳一邊籌辦,所幸身邊有不少「傻人」並肩作戰。義工團除了有音樂人,更有不少普通梅窩街坊,幫忙維持秩序、指路、運送物資、接載表演嘉賓等,只望讓人再次認識梅窩之美。
正因義工服務降低營運成本,音樂節才能堅持免費十年;正因免費,觀眾才能隨意出入下海,享受自由。

1998年,梅窩青年組成的樂隊在沙灘舉辦音樂會,是為「銀礦灣沙灘音樂節」的雛型。(受訪者提供)

夾band:近水樓台成band友

何明是梅窩人、也是「Band友」,是「銀礦灣沙灘音樂節」創辦人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就讀當時區內唯一一間中學,與「黑鳥樂隊」成員郭達年的兩位兒子是同學。「梅窩住了不少文化人,很有文化氣息。」近水樓台,他開始師從郭達年學習結他,不久與鄰居少年組成樂隊「Redline」 ,「那個年代未有互聯網、青馬大橋又未開通,出入大嶼山很不方便,找band友都是先找住得近的人,不然怎樣叫人山長水遠入來練習及表演?」

在中學老師的穿針引線下,他們開始頻繁在離島區各公開場合表演。97年,他們應邀到區內一個足球場表演後,忽發奇想:「如果球場都可以玩音樂,那到處都可以,為甚麼不在沙灘上?」

銀礦灣曾為附近養豬場的排污港,現為遊客勝地。(羅君豪攝)
銀礦灣沙灘音樂節已來到第9屆。(羅君豪攝)
遊客一邊曬太陽、一邊欣賞音樂。(羅君豪攝)

銀礦灣:由排污港到表演場

說起梅窩區內的沙灘,唯一一個就是銀礦灣。何明回憶:「小時候附近有不少豬場,豬的排泄物就排在河裡,而河流又連接去銀礦灣。所以當年的沙灘有時挺髒的,但小朋友才不管,繼續『摸蜆』游泳。後來大腸桿菌肆虐,政府封灘數年,又禁了附近的養畜業,銀礦灣才變得乾淨。」他自詡「鄉下仔」,當年在鄉村學校讀書,不學壞已很難得,因此家人老師都不反對他夾band。

至青少年時期,何明忙於夾band,少了到沙灘玩,但至98年他們想在戶外地方再辦音樂會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銀礦灣:「夠大、風景又靚」。他們早年表演時認識的鄉事委員會長輩幫忙辦理場地申請手續、樂隊成員們自行夾錢準備音響、問沙灘附近的酒樓借電,享受了一個與音樂海風作伴的晚上,這就是如今「銀礦灣沙灘音樂節」的雛型。眾人食髓知味,99年再辦「音樂馬拉松」,表演單位為2隊梅窩樂隊加數隊市區友好樂隊。

籌備:與多個政府部門斡旋

年青總是充滿變化,千禧年初「Redline」 解散,何明在市區經營band房及到外地讀書,極少時間留在梅窩。至05年,他返回梅窩定居及工作,重遇街坊及Band友Jamez,兩人對當年沙灘上的音樂會念念不忘,決心再辦。而且這次不再只是樂隊的音樂會,而應該是一個面向全香港人的公開音樂節,「外國早有大型戶外音樂會,為甚麼香港不可以有?」

他們用了一年時間籌備,由申請場地、拉攏贊助、邀請表演樂隊、準備物資、到宣傳貼海報,無不親力親為、義務進行。「單是申請場地,我們已先後跟多個政府部門斡旋:沙灘要問康文署、觀眾入場那條路要問路政署、搭台駁電安全要問消防、噪音要問環保署、治安秩序要問警察……」至音樂節舉辦前一星期,場地申請才獲批。

06年,首屆「銀礦灣沙灘音樂節」正式舉行,後來「愈搞愈大」,09年時變成周五至周日3日都有表演。至12年更發展成5個不同區域,不再只有沙灘舞台、梅窩其他不同角落如碼頭、交匯處、酒店、廣場均有節目,如互動敲擊音樂坊、Rockabilly 服裝派對等。

遊客及觀眾手舞足蹈。(羅君豪攝)
一起搖擺。(羅君豪攝)

音樂節:堅持免費分享、不設圍封

「愈搞愈大」,需要的資源及人手相應也愈來愈多,又需付演出樂隊表演費。音樂節多年不收費,錢從何來?

先說為何堅持免費,何明表示:「第一,音樂節目的是推廣本地原創樂隊音樂,一旦收費,觀眾有一定期望及要求,可能會令一些較幼嫩的樂隊失去登台表演機會。第二,希望吸引一些平日不會付費聽樂隊音樂的人,也接觸到本地樂隊的原創歌曲。第三,若收費豈不是要圍封一個範圍、檢查出入人次是否已購票?那太不自由了。」沙灘怎能圍封?正如他們多年搭台不設上蓋,正是不欲遮擋美景。

因失去觀眾購票此一重大收入來源,籌委會需自行集資經營費及招募義工。何明不禁訴苦:「真係年年都搭膊頭搭到……」多屆音樂節先後獲各大小商業品牌及旅發局等組織贊助,今年則重點由新界鄉議局資助。籌委會成員均另有正職,每年都是用工餘時間為贊助費奔走。

何明是籌委會核心成員。(羅君豪攝)

居民義工:服務社區、運送物資接載嘉賓

至於義工團,則多由梅窩居民傾巢而出組成。好像今年遇正颱風,三日活動被逼縮減至兩日,仍未損眾人熱血。周五晚颱風警告剛除下,梅窩居民便漏夜出動,四處懸掛橫幅及指路告示。

梅窩居民「皮蛋」非band友,但自09年開始便年年做義工,除了為幫助識於微時的朋友何明,也為服務社區:「自從青馬大橋通車後,大家可以直接去大嶼山其他地方,少了人路經梅窩,不如當年繁榮及有生氣。音樂節當然好,能吸引遊客重新認識梅窩有多漂亮。」他的工作包括充當大會攝影師、運輸物資、場地維修、招募義工等。今年為籌辦音樂節,「皮蛋」更特意請了幾天假:「每年秋天就知道要請定假,習慣了。」

某年音樂節,有遊客在沙灘上食煙,有街坊義工馬上主動上前勸阻,「我穿得這件義工制服,就有責任提醒你!」那街坊和籌委會核心成員並不相熟,何明知道此事後很感動。

又有一年,有表演嘉賓演出後趕時間離開,一名有車的街坊義不容辭,馬上充當「柴可夫」。「大嶼山私家車及的士均要申請特殊牌照才能行駛,若不是得居民幫助,運送物資及接載嘉賓不會如此方便及順利!」

龐大的天然舞台。(羅君豪攝)
以樂隊音樂為背景聲音嬉戲。(羅君豪攝)
沙灘上的自由。(羅君豪攝)

看到笑臉 不捨得停辦

音樂節走過11個年頭,今年已是第9屆,「14及15年剛巧梅窩進行地區翻新工程,很多地面都在修整,路面很窄,不太可能應付到3日3萬人次的人流。贊助商有憂慮,我們就休息了2年。」

小伙子老了,開始懂得說「無錢乜都搞唔成」,每年為贊助費奔走。何明也坦言籌委會的組成頗為脆弱:「名義上是離島街坊主辦,但其實有不少非梅窩居民的音樂人特意入來做義工。」他們明明付出了很多,身份卻有點尷尬;尤幸大部份義工不介意名份,只聚焦於音樂。

「年年都想過不再搞,太辛苦了。但看到義工及觀眾很高興,給很多意見:『下年不如咁咁咁』,就不捨得停辦。」小伙子的火,仍在。

銀礦灣沙灘音樂節 2016
日期:10月22至23日
時間:星期六(02:00pm-10:30pm) 、星期日 (03:00pm-10:30pm)
表演嘉賓:超過90隊演出單位
費用: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