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旁洋服店 歷52年屹立不倒見證清拆變遷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九龍城城南道近賈炳達道交界,有一間洋服店「沙龍洋服店」,即是造身訂造衣服的店舖。今年靜靜地掛上鮮黃色橫額:「慶祝開業52年」。店內陳列不少西裝布料,掛起一排牛仔褲,「也有織補改衣,打一粒紐收10元。」老裁縫林財銳說。坐在衣車旁看報紙的林財銳笑容可鞠,和他傾談時,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自1964年開店,他經歷過六七暴動,見證九龍城寨分兩期清拆。一針一線運使大半生,他說,度身訂造西裝已經式微,已經20年沒收到徒弟,兒子不願繼承,僅靠業主友情價租金才得以經營至今。他笑說:「我當半退休生活,哈哈,但求有『細藝』過日辰,做得就做吧。」

人生七十古來稀,林財銳的童年在二次大戰中度過,所以他生於香港,卻在前半生中,兩次往返廣州和香港。記者問起他的父親生平,原來他是子承父業。「當年兩地交流都頻密,淪陷後我和媽媽返回廣州,重光後回來,隨即因為爸爸到廣州做製衣生意,便到廣州邊讀小學、邊學習造衫。」

鮮黃色醒目的橫額,林財銳向街坊宣佈洋服店跨過半世紀。這間老店開店幾年,便經歷過六七暴動,往後的發展正好是香港人步入現代化的軌跡,猶如翻開一部關於度身訂造西服的歷史書。(龔慧攝)

人生第一件學會縫製的衣服:解放軍軍帽

這位老裁縫言談間倒也與時並進,笑稱自己在「小學雞」年代,第一樣學會做的是軍帽──解放軍軍帽。說着說着,他砌茶去,然後端一壺普洱茶,請記者喝。我們同時呷了口茶,他續說:「做八角形的,或者有帽舌的,做完功課後就開工。」

時局變幻,1950年代大陸掀起「三反五反」運動,清算有錢人、生意人、鬥地主,廣州城內紛紛擾擾。林財銳父親的生意雖小,但是也無法在大陸立足,於是回流香港。在城南道開舖自立之前,少年的林財銳在旺角打工,認識了兩個好友,「當時我們的工序分兩部份:舖面和工場,那兩個好友做工場出身,而我就有爸爸傳授,慬得做生意。我們分工合作,後來在城南道開辦沙龍洋服店。」

見證「三不管」變成小市鎮

講起九龍城,早前有電視劇以此為題材,不少市民好奇過去「九龍城寨」是什麼模樣。城寨早於1993年清拆,不少年輕人未能親眼目睹這個著名的「三不管」地帶,但林財銳看足半世紀。他說,城寨分兩階段清拆,最初有一大塊西洋菜田,49年後,城寨愈來愈多人住,就變成水泥鋼筋樓房林立的樣子。

沙龍洋服從過去只造度身訂造西服,到後來製衣業式微,每樣工序都沒有相關人才支持,生意拍檔相繼離開。林財銳遂一手包辦,店舖既賣衣服,也是製衣小工場。他說,自己的工作最重要是眼手並用,為客人造出一件裁剪最貼服的西服,用專業技術和誠意留住客人。(龔慧攝)

而城寨旁的沙龍洋服店,看盡半世紀變遷。當年六七暴動,大批警察拿着藤牌走過九龍城,九龍城寨和新蒲崗爆發過多次衝突,被捕受傷的人不計其數,他全看在眼內。店舖的本地生意接近停頓,幸好他有朋友從外國接訂單,轉托給他們做。他們日夜趕工,只為了準時將成品送到啟德機場。

半世紀過去,城市在變,他與好拍檔也「無不散之筵席」--一個趁移民潮移民,另一個就放下手中針線轉行,只餘下林財銳接手繼續做。全盛時期的兩個工場,也因拍檔離去而結束。現在一間小小洋服店,包攬度身訂造西服、針織縫補、連牛仔褲也賣。他邊斟滿杯子的茶,邊憶述:「以前的人不像現在,做什麼生意也好,要有餘地,不可謀暴利。租約起初是6年續一次,幾十年來慢慢縮短,現在兩年續一次。(我)和業主是老朋友,不怕加租。」

手藝式微 今難覓傳人

他又說起當年不少製衣業趣事,例如洋服店有淡、旺月之分。冬天,尤其聖誕節前後是生意高峰期,笑稱「做到唔使瞓」;農曆正月之後的幾個月,漸漸步入夏天,生意就變淡。做好衣服後,有時客人會因為周轉不靈,不好意思取貨,每次見到他們尷尷尬尬徘徊在店前,他便主動收便宜點。

林財銳又向記者講解他戴在手上的物件,這不是指環,而是「針頂」,顧名思義是輔助他將針線穿過布料的工具,只要以此頂壓針尾,容易將針頭推進布料之中。他說,以後未必有後生仔知道這是甚麼。(龔慧攝)

「以前成條城南道有20幾間洋服店。」林財銳說,隨着製衣業式微,洋服店一間又一間地結業,而他自己也20年沒收到徒弟,「連我自己兒子都不想繼承,已經沒辦法了。」

如果他還收到傳人呢?他想了想,認真地回答:「有人願學當然好,但最後也要看他有沒有本事。做一件衫,做得不好就交不出貨,如果客人看出衣服的瑕疵,你係裁縫,幾唔好意思呢!」

度身訂造西服,所以店內掛滿各式各樣的布料,林財銳逐個介紹,又是一課布料歷史:最好品質的當數英國,那裏有許多百年紛織老品牌,下一個稱王的便是日本,但是現在韓國後來居上,店內也多有購入。然而林財銳的妻子說,最近才有一間布料公司結業,「布辦」選擇又少一間。(龔慧攝)

社區變了樣 新樓盤讓人迷路

屹立九龍城多年,林財銳分享做生意宗旨,首先是不擴張業務,以免遇上風險連根拔起;又要以誠待人,做衣服要細心謹慎、交貨要準時。他說:「有回頭客先係生意」、「『好』唔係自己話,人地讚先算係。」

近年九龍城愈來愈多地盤,新樓盤陸續落成,新舊對比強烈,他也有同樣觀察。「講了幾年的啟德新發展,交通道路改劃得厲害,好似變成另一個社區。我有次心血來潮,和老婆走去啟德,兜兜轉轉,(奇怪)怎麼老是走不到目的地。」--猶如林財銳這盤九龍城老區的生意,彷彿走到新舊之間的裂縫,雖然他對未來還是有冀盼,可是不慬得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