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冷待中環閣麟街百年古蹟 姚松炎倡成立民間影子評級機構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早前市建局提議,將中環H18(嘉咸街/卑利街)重建項目內發現的閣麟街清代唐樓群遺跡「先拆後重置」,引起民間保育團體不滿,亦令市民關注重建之下,多個中環古老建築群的去留。中西區關注組於上星期六(11月19日)舉辦論壇,討論中西區古蹟保育。
與會者之一,立法會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界議員姚松炎表示,從不少民間保育抗爭個案了解到,古諮會對古蹟的評級標準不透明,市建局刻意將「保育」與「發展」對立,嘆道:「香港談不上有保育政策。」他透露,現正籌辦民間影子評級機構,引入國際古蹟評級標準,助公眾了解及參與保育項目,預計下年初公佈成員名單。

中西區關注組於上星期六舉辦論壇,討論中西區古蹟保育。(陳銘智攝)

古諮會評級黑箱作業 特首委任欠公信力
 

姚松炎續說,現時香港民間保育力量,傾向個案式爭取,然而民間缺乏渠道研究及提出自己的評級,古諮會雖然有官方評分基準,但從不開放不同古蹟的實際分數和運算過程。他一臉沒好氣地說:「好似之前皇都戲院只得最低級的三級歷史建築,古諮會委員要在傳媒追問下,才說評級低是因為戲院不夠漢墓、宋代古井般古老。」

他又指,現時古諮會採委任制,委員由特首委任,欠缺公信力;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身兼古物事務監督,更在發展與保育的職能上自相矛盾。姚松炎希望成立民間評級機構,以基金或民間眾籌形式,為本地古蹟進行評級,長遠而言令公眾參與保育倡議。

姚松炎指古諮會雖然有官方評分基準,但從不開放不同古蹟的實際分數和運算過程。(陳銘智攝)

重建嘉咸市集 姚松炎批市建局窒礙基層經濟

位處重建範圍內的嘉咸市集,香港開埠初期便已經存在,有160年歷史。市建局重建市集後,只容許10檔售賣鮮貨的商戶過渡,經營多年的老字號包括鈞樂茶餐廳、70年歷史的新景記粉麵家及藝人周潤發之母也光顧的明都森記海味,13間原有商戶被逼遷,或因此結業。過渡的商戶之中,有5檔商戶則須面向仍在施工的地盤做生意。

中西區的民主黨議員許智峯出席論壇時,亦主動提起這個重建項目,他指出,市建局重建嘉咸市集「已經失敗了一半」,批評當局只關心新市集的設計,以及尚餘多少商戶可以營業,完全忽略市集本身的人物故事及文化意義,令傳統手工業、南貨店和食肆消失於百年市集中。

姚松炎批評當局過度管理墟市,窒礙基層經濟的生態,他說:「嘉咸市集重建前後欠缺公眾參與,市建局賺錢為主的經營方向,市集最後只會淪為高檔商戶進駐。」

嘉咸市集商戶旁就是仍在施工的地盤。(陳銘智攝)

團體致信陳茂波要求原址保育閣麟街遺跡

而同一重建範圍內,尚有由中西區關注組發現的閣麟街清代民房遺跡,距今有150多年歷史,屬於香港早期「背靠背」設計唐樓群(back-to-back tenements)。經過爭取後,古諮會現時正重新評級該批遺跡,然而市建局早前聲稱經工程師目測後,遺跡有安全風險,並搶先評級出現前,提議將遺跡先拆後重置。

許智峯憶述,市建局代表向區議會匯報閣麟街遺跡時,一直強調是「爛牆」,以安全理由試圖說服議會支持其重置方案。中西區關注組羅雅寧補充,早前已經致信古物事務監督陳茂波,促請原址保留遺跡,並安排會面,向政府介紹民間保育方案,惟至今未獲回覆。

另一出席嘉賓,古蹟復修專家王鴻強認為,保留民房遺跡,可以令下一代了解百多年前香港的房屋建築風格,他反對市建局提出的方案,稱拆卸已經等同破壞古蹟,重置亦未見得就是本來的磚牆遺跡,他反問:「難道以後我們帶市民參觀一幅已經被移位,被破壞的磚牆遺跡,去了解以前的房屋建築?」

姚松炎說,閣麟街遺跡除了磚牆之外,仍有未被探掘的地牢,相信是上世紀鼠疫爆發前的建築。

古蹟復修專家王鴻強反問,參觀一幅已經被移位,被破壞的磚牆遺跡,市民如何了解以前的房屋建築?(陳銘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