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來共享】一齊著一齊食一齊種 邊度「放火」好?

撰文:李慧筠 黃泳樺 陳穎然
出版:更新:

大時大節總有過剩物資,年貨餅乾、大掃除時發現的書本、衣物……花點時間找對了人,即便一盆年桔、一碗團年飯剩食也可以重生。香港人愛捐物捐錢,過往多捐往慈善組織,如今愛直接行動,付出心力時間,交到有需要的人手上。
把年貨交予有需要人士、也可以與網友們一起「放火」,與區內無家者、拾荒老人過年。

小朋友學執嘢

(JupYeah 執嘢網頁)

不止大人,小朋友也能參與共享。

如果free嘢之餘,還可鼓勵孩童留意社區大小事,小分享成習慣,或能逐步建構共享香港的未來。有團體邀請16位低收入家庭小朋友,寫下新年願望禮物清單,可以自用、亦可送人。不過,小朋友亦需要觀察社區,以文字和圖畫記錄4至5件好人好事,才能獲得禮物。 此活動由「Jupyeah執嘢」、Crowdsourcing平台「Collaction」、「深中樂Teen會」合作舉辦,Jupyeah執嘢將公開收集對應物件,在2月下旬分享會中轉贈用心記錄社區小事的小朋友。

 

截止日期:2月20日
詳情按此

大掃除捐物

新一年總是回顧整理的好時機,看過很多遍的書籍、不合用的家品擺設、很少再穿的衣物……家中這些仍有價值的物品該如何處理?


有組織籌辦「社區二手店」,店務由「女工合作社」成員承擔。大家捐出閒置物品,組織以低廉價錢出售後,捐贈者可獲社區貨幣「社區生活券」。這些貨幣可以用於購買其他二手物或日常食用品,以及參加活動。「社區二手店」使捐物變得更有意義,不但為可用的東西找到好歸宿,亦創造區內就業,建立互助的社區關係。

 

詳情按此

 

(葉璋時攝)

年桔不只是新春節慶的裝飾,「大吉大利」過後,仍可以重生。

 

有團體收集年桔,移植到農場再種,新長出的桔子加工製成健康食品,如鹹柑桔、糖漬柑桔及有機桔蜜,讓「大吉大利」用另一種方法延續。


而年桔亦可移植到蝴蝶保育區、學校的蝴蝶生態園,成為鳳蝶最愛的棲息地。另一方面,本地蜂農場亦會用轉贈的年桔圍邊,因桔樹會為蜜蜂提供食物和棲身之地,做出來的蜂蜜會帶有桔子的清香。同時,有復康中心會把年桔重新栽種於院舍內,作園藝治療之用。
 

樂活有機農莊「回收年桔熱線」:8105 6138

 

(盛食當灶網頁)

新春飯聚後,雪櫃還剩餘不少食材?不如把食材拿出來,與街坊在週末來個「盛食大會」,共享「剩食」,分享街坊樂事。

 

北角油街有個小空間,由幾個年輕人主理,他們會收集家庭廚餘,週末舉行「街坊廚房」。廚師把收集到的廚餘重新演繹,成為佳餚。街坊可以隨意進入,分享食譜,然後共晉「盛宴」。這裡平日亦開放予公眾,伯伯、師奶、OL也可來吃午飯,談談天,更可用剩餘的新鮮蔬果食材,交換特製乾果飲品。


詳情按此

落區放火

(Benson Tsang Facebook)

過完年,走遠點,到社區共享溫飽新年。平等分享行動由Benson Tsang與戰友發起,參與者可攜同物資如午餐肉、毛巾和牙刷等,於行動當日「放火」,探訪無家朋友、基層長者、拾荒老人家和基層街坊。分享物資背後的重點,是談天說地,關心彼此生活。去年平安夜分享行動,在沒有發動大家報名的情況下,有300多個人參與行動,探訪後亦會分享「放火」感受。


分享同時,也會被分享,聽到更多社區小人物的故事。

 

下次行動日期:2月27日(2:00-6:00pm)
詳情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