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新書《囚》紀錄13位釋囚最真實生活

撰文:麥佩雯
出版:更新:

攝影師林振東說:「相片是很誠實的。」過去一年,他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合作,以相片紀錄11位更生人士現時的生活實況,輯錄成《囚》一書;書中還收錄了2位在囚人士的文字故事。
「不需要煽情,如實反映就足夠。」正如封面用上更生人士「張大偉」在整潔單人公屋單位內抽煙的相片;而「囚」一字的外框「囗 」包圍住相片、「人」字與「張大偉」的人像重疊。聚焦邊緣族群的紀錄,只為還原他們作為「人」的本相。
攝影:林振東

《囚》的封面照片,「張大偉」在其整潔的單人公屋單位內抽煙。
「張大偉」應是一個整齊企理的人。
「張大偉」喜歡在公園消磨一個下午。
「張大偉」曾是上海理髮師,也曾是「搵快錢」的亡命之徒;但來到今天,只是一個老人。

昔日「職業病人」騙徒 現為戒毒村舍監

書中其中一位受訪者Raymond(鄭學寧),說起當年以「小聰明」成為「職業病人」轉售藥物行騙,少不免有點洋洋得意。「這案件很轟動,令公立醫院重新檢討病人求診的記錄程序,警察還一度以為有醫護人員與我們行騙集團合謀。」2001年,各公立診所和醫院還未有聯網制度,沒有同一病人在不同醫院的求診紀錄,Raymond就利用此漏洞,天天往不同公立診所求診,早午晚去不同地點,從沒上鎖的房間捧走大量「簿仔」(病人病況及處方藥物的記錄)抄寫領藥,再送到藥房出售牟利。

「騙藥案」調查期間,他因一次吸毒打針過量,差點掉命,被送進醫院。「那時護士經過『陰陰嘴笑』,好像在說『抵你死』,扮得病人多,今次真係病到差點死。」在鬼門關走了一趟後,因「騙藥案」被判入獄7個月,期間他終痛定思痛,出院後改過戒毒。他現為「全備團契」「濫用藥物康復中心」院舍社監,不時到吸毒者聚集的地方「撈魚」(接觸個案),以過來人身份勸勉人戒毒。

Raymond現在不時到露宿者聚居地,以過來人身份接觸有需要人士。
Raymond現為戒毒村舍監。
戒毒村內的塗鴉。

露宿者見報重遇兄弟 胞弟寫下其「人生苦旅」

2012年,祥哥在深水埗通州街橋底露宿期間,被警察及食環署職員扔掉所有財物。事件被推上報,祥哥接受媒體訪問,也終於讓失聯近40年的胞弟發現其行蹤。

約40年前,祥哥加入黑社會期間犯下誤殺罪,被判終身監禁,從此與所有家人失去聯絡。服刑35年後,即約10年前,他因表現良好獲准假釋,但因身無分文,一度流落街頭,遇上被丟財物事件,卻也因此重遇胞弟。

現時他已上公屋,在五金店內工作,間中與兄弟姊妹聚舊。其胞弟更在《囚》一書中寫下與哥哥的回憶:「(當日)哥哥與我到城門水塘露營,在我面前吸毒喝酒……(我)非常難過,自此我就再沒見過哥哥……彼此相認時,哥哥已衰老很多了,牙齒掉了,頭髮也脫落不少。他告訴我再沒有吸毒了。」一字一句,都是兄弟之情。

攝影師:紀實攝影的局限 反映真實的力量

《囚》一書共訪問了11位更生人士,及收錄了2位在囚人士的自白書。兩位在囚人士因未能進行拍攝,攝影師為之配上「無以名狀」的聯想相片。受訪者除了Raymond及祥哥,還有原籍印度、坐了8年販毒冤獄、因錯失子女成長而不願回國的女子Babu;打機成癮犯下多次小罪、現在燒烤場工作的阿輝;獨居在公屋單位的前上海理髮師張大偉……等。

攝影師林振東說:「紀實攝影是很局限的,不像畫畫,畫家可隨意加些自己的想象在上;眼前實際是甚麼,就只能拍甚麼。但此『局限』正反映真實的力量。」他指沒有刻意追求每位受訪者的「同」或「不同」,只是紀錄他們最真實的樣子:「好像有位受訪者,天天下午去樓下公園閒逛,我就跟住他閒逛了數小時,拍下他在公園的日常。」他早年亦曾與SOCO合作追訪一批基層長者,出版攝影集《活著》;當時耗時更久,長達數年,但他認為值得:「作品花愈長時間做,其可流傳性就愈高」。

SOCO幹事吳衛東指,此書是獻給所有在囚及更生人士:「更生人士已經為他們犯過的罪接受了法律制裁、已經付出了應要付出的代價。出獄後的他們基本與常人無異,希望這本書更能讓人了解釋囚。」

印度女子Babu聲稱坐了8年販毒冤獄,因錯失子女成長而不願回國。
小鳳(右)大半生與男人糾纏,曾因替前男友販毒入獄;如今晚年殘障,幸有金蘭姊妹照顧。
阿輝曾一天豪花萬多元「打機」,因「搵快錢」多次入獄,但所犯罪行均非大奸大惡。
陳哲南曾為人師表,但也因騙取同事金錢而入獄。出獄後他曾任便利店職員,重遇曾任教的學生,對方一句「多謝」令他熱淚盈腔。
偉倫曾因藏毒入獄,但也在戒毒期間啟蒙他成為社工的夢想,現願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