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霸決戰土瓜灣 街坊打機學規劃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年初三赤口,土瓜灣十三街一帶,250間車房落閘過年,水盡鵝飛,唯獨鶴齡街一個地舖聚集了20多個街坊。既為赤口,這裏也大開殺戒,不過不是聚賭為錢財,而是聚眾打街機,輸了不用賠錢,只需吃一口年糕。《街頭霸王》男主角隆,頭綁紅巾,使出龍捲風腳,與身穿藍色掛子的春麗爭個你死我活。聚眾打機為的不是懷舊,而是凝聚街坊思考土瓜灣的重建議題。

打機時,總有街坊說起土瓜灣事。(李孫彤攝)

土瓜灣本是輕工業大廈林立之地,舊樓如積木排列,在海傍一隅徑自呼吸。舊樓失修問題嚴重,鄰近未來沙中線土瓜灣站的區域早得發展商青睞,然而,距離鐵路較遠、業權複雜的區域卻重建無門。以由13條街道組成的十三街為例,政府一早已收回街道業權,但因樓上業權分散,至今未有發展商願意重建。另一邊廂,沙中線即將在2019年落成,土瓜灣注定面臨鐵路引起的連串變化,而重建往往由市區重建局主導,大多下場,是居民提取賠償金後各散東西。因此藍屋香港故事館館長盧樂謙等人籌辦「濃情機舖」,希望早一步凝聚街坊,一同討論重建對策。

街霸決戰土瓜灣的故事是這樣開始:

「我們打算透過打機集資,將街霸遊戲背景轉做土瓜灣大街小巷。到時可能是車仔麵舖老闆娘對戰車房阿哥……」發起人兼街坊陳芷靖一邊Chok連技一邊解釋。

「好喎!」一個搖杆,5個圓按鈕,街坊林偉強三兩下手勢K.O.陳芷靖。沒有客氣的開場白,街坊說話就是單刀直入。

於是去年11月開始,他們把街機放於十三街地舖,邀請街坊打街機,藉此收集社區故事,繼而集資撰寫以土瓜灣為背景的遊戲。盧樂謙於初三舉行街機大賽,每名參加者需付50元,參加費會用以聘請遊戲設計師,把土瓜灣十三街的社區規劃設計成遊戲,讓街坊創作遊戲裏的人物,變成一隻屬於土瓜灣的電子遊戲。

鶴齡街機痴的浪漫打機歲月

西西有一首名為《土瓜灣》的詩,寫道有人睨一眼這個舊區,問:「你怎麼能夠住在這樣的地方,而且住了這麼久?」然後詩如同畫筆,繪畫出土瓜灣的生活風景。
林偉強 (右)說,「要拆十三街,當然不捨得,但政府不會聽你意見,亦有不少老人家希望重建上樓」。(李孫彤攝)
活動意想不到吸引了街機達人林偉強,打機數十年的他五指節奏輕快,最終奪冠。(李孫彤攝)
你怎麼能夠住在這樣的地方/而且住了這麼久?
西西

現年40餘歲的林偉強是機痴,在土瓜灣十三街之一鶴齡街出生。他家中藏有逾3,000盒遊戲,60多部遊戲主機,作為達人,當然在是次「柴娃娃」的街霸大賽冠軍。因街機結緣,他第一次參與以社區為本的活動,認識盧樂謙等社區工作者。

回想玩《太空侵略者》的日子,林偉強記憶猶新:「印象中,香港第一間無牌機舖就在土瓜灣九龍城道,一間空置的酒樓舖位,放著十幾廿部街機,有人在門旁唱代幣,當年我覺得好神奇,在門外張望,兩眼發光。我在土瓜灣讀書,真善美村士多有座台遊戲機,鶴齡街的樓上閣樓有打機舖。當時好浪漫,到時到候就會見到一齊打機的小朋友,玩唔掂互相幫對方過關。有時沒錢,黐街坊一局玩,過年拿利是錢還債,請他飲汽水。」

設計社區遊戲 鼓勵街坊在重建時辰未到之前參與規劃

以前這裏是種瓜種菜的農田/遠些是港灣
西西

林偉強喜歡舊區,輾轉住過不同區後,7年前搬回出生之地,說是飲水思源,回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於他來說,人情味相當重要,不過他也認為這區樓宇已經老化,有重建的必要,但他同時不希望土瓜灣的歷史被拆得一乾二淨,「要拆,我當然不捨得,但做人不能自私,很多老人家等重建上公屋。我希望十三街至少保留一棟樓作參觀用途,讓人看看舊樓樣貌。這個舊區的確要維修,要拉過電線,維修水喉。但如果重建,你起碼要保存外貌」。他指指街機旁邊一個鯨魚布袋,說:「如果這幅布殘舊了,最多清洗一下、重新裱過線條,但你不應改變它的顏色,或者用膠袋罩住它。」

(李孫彤攝)
活動邀請街坊寫上對土瓜灣街機的寄望,一起創作遊戲裏的人物和空間。(李孫彤攝)
大概不會問這裏的印裔,以及愈來愈多的/新移民,我也曾是新移民。
西西

土瓜灣由不同人組成:舊街坊、新移民、少數族裔家庭、車房工人,遊戲激發社區意識,能夠接觸恆常社區工作者未能接觸的群體,而打街機是希望先凝聚車房工人和經歷過街機輝煌年代的30至40歲街坊。

聖雅各福群會文化保育及社區參與團隊主任周希旋在2007年始在灣仔洗樓、擺街站,後來辦導賞團、手藝班,發覺每個手法都累積特定居民群,然而打機的居民群竟是不可想像地廣闊,與他們合作的工藝師傅平日內斂,也因街機而打開話匣子。「開會通常討論傳統社福機構的運作模式,不如用新方法請街坊介入社區?打機打得多,會增進對某地方的認知,像玩《街機三國誌》的人會有興趣細讀三國歷史。」

創辦人盧樂謙與朋友在土瓜灣租了兩個地舖,開辦傳統技藝工作室「青春工藝」,作為商戶,未來重建時將與街坊共同進退。(李孫彤攝)

打機之後,就是把土瓜灣的社區規劃設計成遊戲。「以前,當市建局來到,大家只顧自己,不聽別人意見。寫土瓜灣遊戲想讓車房工人(地舖商戶)和居民互相理解,同時讓街坊知道日後將與市建局碰頭。」

盧樂謙計劃與街坊一起設計遊戲角色,包括大佬市區重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馬昭智的動畫模樣,遊戲包含兩關,一關是以居民角度描繪車房把車泊滿街道,展示居民對於阻街的不滿,另外一關則以車房工人角度解釋車房地舖細小,必須把車泊到街上,如此一來,雙方都可以透過遊戲了解對方難處。街機以後會擺放在土瓜灣小店、士多門口,邀請更多街坊參與。

思考賠償以外的可能

我們恰恰經過一條橫街叫靠背壟道/抬起頭來我可以看見附近一幢沒有電梯的舊樓
西西
十三街是舊樓集中地,重建一拖再拖,終於迎來沙中線。(李孫彤攝)

土瓜灣遍地樓齡50年以上的樓宇,十三街日久失修,不少業主希望重建,卻面臨死結:經濟效益低以致無人問津。發展局成立的「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曾向政府提議先重建十三街一帶,但此處業權多達4,000個,劏房戶眾多,車房也有250個,市建局要重建,賠償金十分龐大;加上住宅樓面地積比上限7.5倍,舊樓地積比已達6倍,發展潛力不大,私人發展商自然卻步。不過盧樂謙則認為雖然今日時辰未到,早晚重建都會伴隨沙中線殺到埋身。

盧樂謙說:「衙前圍村、利東街都是80年代開始提出重建,我們現在做土瓜灣社區工作已經遲,但始終需要早一步提高居民意識。如何重建?內容是什麼?很多人覺得無能力同政府討價還價,卻想不到自己也擁有社區資源。」

遊戲介入社區:外地例子可取嗎?

大部分人總覺得自己與社區規劃無關,重建,就等於房子拆掉另蓋,錢入口袋,但原來外國有不少以遊戲作切入點,打破居民覺得自己無法參與社區規劃的想法。

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曾經在兵庫設計兒童遊樂場,當時社區缺乏讓小朋友盡情奔跑遊玩的場所,山崎亮以「參與式設計」邀請當區小朋友遊玩、設計。設計團隊準備大量包裝材料和紙皮箱、軟墊,讓200名小學生在空地上隨意創作自己的遊樂場,作為未來設計的藍本。

荷蘭小企業Play the City Consultant則透過角色扮演,邀請公眾一起「玩社區」。Play the city已經在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堡及深圳等地舉辦過活動,遊戲請居民辨別規劃過程中的持份者,如市民、政策決定者、資本家、規劃者及承建商,並說出彼此利害關係、權力及技能等。

盧樂謙也參考過不少外國例子,他認為可取的是以遊戲聚眾,就像這次邀請街坊打機,用空間凝聚居民,「德國、台灣等地有公司和工作室去做規劃,香港這方面未夠成熟,希望土瓜灣可以累積關注社區的人、工藝師傅及規劃師,匯集不同專業知識。」

但牟老師畢竟在土瓜灣住了許多許多年/土瓜灣就有了值得居住的理由
西西
在不得不商討賠償之時來臨前,我們可以想像社區重建後的模樣嗎?(李孫彤攝)

多年來,市建局被批評忽略居民意見,對很多人而言,重建似乎就等於為舊區披上華麗披肩,建築商場和酒店,樓宇變得「華而不實,貴到無倫」。然而當地居民在重建來臨之前,又有沒有關心自己居住的社區?他們如何參與討論?商討重建賠償是否他們唯一可做之事?

盧樂謙說:「居民應該思考,我喜歡這個社區,而這個社區有甚麼令我想留低?」或許西西寫的是哲學大師牟宗三,是自己,也是每個土瓜灣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