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末全民吃膠?繪本畫出灰暗未來 畫家:香港充斥着消費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一般的繪本都充滿童趣,畫風可愛、色彩明亮, 然而藝術家Michelle(馮捲雪)卻將在7月出版一本以黑、灰為主調,而且內容灰暗的繪本《天空膠雨》,以童話風格說出大家不敢直視、全民吃膠的未來。她曾拿着畫作去和小朋友說故事,他們對於這灰暗的畫風,有什麼反應?食膠的暗黑故事背後,說的又只是塑膠嗎?

膠天天都多,如果一直不能回收,世界會變成怎樣?(受訪者提供)
+3

寵物龜曾被窗廉繩纏頸 「可想像海洋生物被垃圾纏繞」
 
在一個小學班房裏,一班小朋友看着Michelle手上的繪本,忽然驚呼,退後兩步,他們不是被灰暗的畫面嚇倒,而是為故事中的角色遭遇而緊張。小朋友,其實不是像我們所想的只能接受明亮的色彩與故事。外國也有很多多元的繪本,如談一個伊朗女孩在戰爭時代的經歷和生活的《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而《天空膠雨》則以黑、白、灰、紅為主調,談一個人人都在吃膠的世界,塑膠成為瘋魔全球的美食,各國推出各式各樣的塑膠美食——朱古力原子筆、救生圈糖不甩、電話聽筒熱狗……在那個世界,千金小姐渡渡鳥與一隻海龜相遇,引伸出連串故事。故事前傳中提到人類瘋狂消費——垃圾過量至生物都失常地要吃膠。
 
這是新鴻基地產新閱會「年輕作家創作比賽 2016/2017」的入圍作品,今屆主題是「未來」。書中的畫畫都畫得很細緻,雲的光暗、海的波浪清晰可辨。作品以動物為角色,卻一捨一般繪本卡通化的畫法,你可以清楚看見大象耳朵上的皺摺,也可以看到海龜背部的紋理。「這不是只給小朋友看的故事,而且有質感、紋理好像可以令人更投入這故事。」
 
海龜是書中的重要角色,原來Michelle從小就養了兩隻巴西龜,畫的時候將自己海龜驚慌的神態都畫了下去。「有次我回家看到有隻被窗簾繩纏住了頸,牠那時很驚,眼淚大便都一起流。」她說。「我完全想像到海洋裏的生物如何被垃圾纏繞。」

【垃圾徵費】減廢必學貼士 膠少陣其實唔難 過來人:我都糾結過

在那個(或這個)世界,牠們都要吃膠。(受訪者提供)

【書店已死?】港舊書店善用網上營銷、拍賣 財經記者:充滿生機

以幽默故事減低對「環保」的抗拒
 
然而她說不想說教,希望以幽默減低別人對「環保」的抗拒。 「很多人一聽到環保就覺得很麻煩,或者覺得塑膠不是不問題、不關自己事,一旦說教他們就很易關上門。」於是故事中會出現火雞校長說「玻璃紙雲吞」是極品美食、全民都愛吃膠的情節。Michelle又希望以黑白將故事與現實的距離拉遠,將人更易投進這個想像中的世界。
 
她想說的其實不只是塑膠或環保。在加拿大溫哥華生活了20年的她是個畫家,6年前回流香港,發現這城市充斥着消費,「甚至你不夠錢就叫你去借貸。」從前在溫哥華,社會風氣鼓勵大家接觸大自然,去行山,去公園,平日產生的廚餘有回收系統、買水樽要給按金,來到香港,「買個外賣就用了個發泡膠,一下雨就全街都是傘套。」這些最終大多都會被送到堆填區。
 
「有次在工作室買外賣,吃完發現這樣就用了3個膠。」——雲吞麵兜、湯兜、膠匙,還有膠袋。「我開始想是否真的要這樣?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和大自然相處?」她說。「沒有大自然我們是生存不到的,因為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那20年來在溫哥華與大自然的貼近,讓她一直很自然地做出和大自然相配合的事——不過度消費、不浪費、懂得回收而非把垃圾丟到堆填區,來到香港發現這麼多浪費,令她開始認真關注環保問題。

不是升級再造 是「買之前就要考慮後果」
 
她由實際行動開始,少買外賣,即使要都會拿食物盒去買。聽說了塑膠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更上網查找更多的資料,知道了海龜被塑膠纏至窒息、死去的雀鳥的肚裏都是海洋垃圾,於是寫出了這個故事。
 
然而當Michelle和小朋友分享完這故事,問:「那我們可以怎樣做?」由於分享的時間太短,未能引導小朋友思考更多,他們大多只懂得答將膠樽變做藝術品、做手工,「其實不是給廢物一個用途,而是要源頭減廢——原來有這麼多垃圾是因為口渴時買了樽水,那可不可以自己帶水?買前就已經考慮後果。」Michelle說。「21世紀是人類紀,最大能夠改變地球的力量是人,大過以前的恐龍,我們決定做任何一件事,對世界的影響都很大。」
 
唯獨是有次,她在一間學校做了個為期2星期的工作坊,每天6小時,最終那些小朋友都答得出:「要源頭減廢。」那我們,又懂不懂得這個道理?

「年輕作家創作比賽」自2006年舉辦,兩年一屆,由新地及三聯攜手舉辦,透過寫作比賽,為35歲以下、未有出版經驗的年輕人出版第一本書,以鼓勵創作及閱讀。

動物也是生命,我們可以善待牠們嗎?(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