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賽馬會「集大使成大事」計劃x香港海洋公園學院課程了解動物奧秘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心理學家指出,會狠心棄養動物或虐待動物的人,很可能因為小時候沒有接受過愛護動物及相關的教育,可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為了向小朋友宣揚愛護動物的訊息,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警務處推展的「動物守護‧ 社區大使」計劃於20間學校成立校園「寵愛閣」,同時委任來自不同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生,透過不同活動,訓練他們成為「動物守護.學生大使」,在社區及校園推廣愛護動物。於3月2日,共12間學校,近300名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學生一起參加由賽馬會「集大使成大事」計劃安排的「香港海洋公園學院課程」。透過多元化活動認識園中海、陸、空各種動物,了解牠們的習性,以及探究園裡的「幕後」工作,了解動物護理員的日常,從而為學生們播下「保護動物、愛護地球」的種子!

接觸動物、自然初體驗 不同年齡多元學習大不同

幼稚園學生參加的「海洋派對」,讓他們可以親手接觸海星,加深對海洋生物的認識。

活動當日,學生分組參加不同主題的課程以進行全方位學習。其中幼稚園學生的課程主題包括「海洋派對」、「下一站極地」、「大熊貓跡中尋」及「狐獴家族大歷險」。由於幼稚園學生對動物的認知不多,課程以認識動物的基本習性為主,例如以狐獴的日常生活為主題的互動布偶劇,令幼稚園學生從戲劇中認識狐獴各種的身體特徵與其棲息地之關係。小朋友們更可到「小狐獴與大象龜之旅」展館,親身與狐獴家族見面,令他們留下深刻的回憶。

以熊貓的日常生活為主題的互動布偶劇,令小朋友更容易認識熊貓各種身體特徵與其棲息地之關係。
小朋友更可以親身到展館親身探訪小狐獴家族,對小狐獴有更全面的認識。

對動物認知較多的中、小學生則可更進一步,走入海洋公園的「幕後世界」,參與「搜證遊學豚」、「海岸大歷險」、「竹林隱士」、「海洋動物擱淺搜查組」及「水族護理」課程。其中為小學生而設的「搜證遊學豚」透過集體遊戲,了解海豚與人類的異同,再進行分組活動,學習海洋生物的特點,然後更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海豚;而中學生的「海洋動物擱淺搜查組」除了透過真實個案,了解海洋生物擱淺的原因外,亦可以參觀「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了解「鯨豚擱淺行動組成員」的日常工作。活動除了讓學生學習愛護動物的資訊以外,更啟發他們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不少學生在參觀後表示對不同崗位的專業都有進一步認識,更有學生主動詢問有關從事動物護理工作的方法。海洋公園助理探索及教育總監Vania就表示,警方「動物守護‧ 社區大使」計劃下的賽馬會「集大使 成大事」計劃的理念與海洋公園不謀而合,是次活動希望學生從多元化的課程中觀察及體驗中可以認識地球上不同的物種,及生態系統與人之間的關係,鞏固他們的愛護動物的概念,而日後亦會與警方繼續合作,為教育公眾出力。

中小學生在課程中可更進一步了解「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日常的工作,認識及了解各種檢驗動物的儀器。
學生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海豚及海獅,對海洋世界的動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大家對「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的活動有興趣,可到 https://www.police.gov.hk/awp/tc/index.html了解更多!

(資料及部分相片由大會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