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現「假代表」質疑乏認受性 通菜街小販不滿資助計劃漠視需要

撰文:陳籽穎
出版:更新:

鑑於2011年花園街排檔大火死傷嚴重,政府於2013年開始推行為期五年的「為固定小販排檔區小販推行的資助計劃」,資助小販重建或搬遷,以降低消防隱憂。
不過,計劃推展至第四年,有通菜街小販反映計劃的電錶安排、新檔設計及資助金額,均未貼合通菜街小販「朝行晚拆」的特色,直言:「係咪想通菜街消失?」
他更批評,當局諮詢商販透明度不足,聲稱曾諮詢的商會,卻是當區小販不知道有其存在,質疑「假代表」是否有認受性,要求食環署立即停止計劃,否則不排除退還牌照。

通菜街小販代表批評,改造後攤檔非常笨重,未能符合「朝行晚拆」的需要。(陳籽潁攝)
食環署建議攤檔電錶改為「一柱兩錶」。(劉小麗提供)

計劃存三大問題    忽略通菜街小販特色
根據計劃規定,基於電力安全問題,商販需要重整電錶。現時通菜街有逾1000檔小販,所使用的電錶為「一柱十錶」,由區議會管理,計劃則建議改為「一柱兩錶」,變相電錶數目會增加至超過500座,而小販需要承擔新電錶的責任。

通菜街小販表示,按照計劃的模擬圖片顯示,若實行「一柱兩錶」,路面每隔約9呎便會有一座約1.3米高的電柱。通菜街小販以「朝行晚拆」的形式運作,即所有攤檔只於日間運作,深夜至早上期間便會移除。小販擔心,當晚上收檔後,如兩旁大廈發生火警,顯露出來的電錶反而會增加安全隱患風險,亦會阻礙居民出入及商戶卸貨。

食環署推出的「小販資助計劃」明年中屆滿,有小販不滿計劃電錶及檔口設計等安排,質疑有安全隱患風險。(陳籽穎攝)
改造攤檔的解構圖。(劉小麗提供)

改造後攤檔笨重及難展示商品

此外,計劃亦要求小販改造攤檔,以符合防火要求,包括換走現時篷頂較易燃的帆布,改為鐵板及鐵枝。
通菜街小販表示,擔心蓬頂重量增加後會容易飛脫,又批評改造後的攤檔非常笨重,單靠一人之力難以搬動攤檔,流動性非常低,未能符合其「朝行晚拆」的需要,「推都推唔郁嘅嘢,點朝行晚拆?」他又表示,新攤檔只有約8呎高,並不足以讓售賣旗袍或布匹等的小販展示其商品。

該小販又指,其他區域的小販獲資助5.4萬元,但通菜街的小販則因爲「朝行晚拆」,而只有一半,即2.7萬元的資助。現時更換電錶需要約1萬元,他亦諮詢過相熟的師傅,表示改造攤檔需要約3萬元,支出遠超資助的金額。

劉小麗:食環署不了解「朝行晚拆」特點
他批評食環署開會時,只分批約見小販,透明度不足,食環署又指已徵詢商會意見,惟當區小販根本不知道該商會的存在,質疑整個諮詢過程無認受性。通菜街總共有四段,而計劃正實施至第二段,該小販表示第二段已有近八成五小販簽署同意書,惟大家都非心甘情願。他希望,食環署能立即暫停推行計劃,諮詢全體小販,直言「唔得就退牌!」

立法會議員劉小麗批評,食環署不了解通菜街小販「朝行晚拆」的特點,批評計劃只是「搬字過紙」,將同一個標準套用到所有小販區域上。而理工大學專任導師梁志遠則指,通菜街的攤檔於深夜便會撤走,其實並無嚴重的消防隱患,認為是次計劃是矯枉過正。

食環署不存在「分化」、「整頓」小販

食環署發言人回應表示,為減低火警風險,署方在小販資助計劃下與相關持份者詳細商討後,得到販商一致同意改用「一柱兩錶」設計為攤檔提供電力供應,以取締現時「一柱十錶」供電方式。他們亦同意委託通菜街販商協會管理及監督有關工程。 發言人續指,署方一直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推行有關計劃,絕不存在所謂「分化」、「整頓」小販,並會繼續聽取檔主及各持份者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