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殺手沙巴龍躉遍港海域 環團憂生態失衡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暑假已至,夏日炎炎不少人喜歡到海灘暢遊。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近年本港海域發現大量食量驚人、人稱魚類殺手的沙巴龍躉,以西貢為例,潛水員發現每10條魚便有5條為沙巴龍躉,他估計與近年放生風氣盛行有關。由於沙巴龍躉會大量捕獵小魚,影響其他魚類的存活率,情況令人擔心。

生長速度及食量均驚人的「人工變種魚」沙巴龍躉,一旦被大量放生,恐造成生態災難。(資料圖片/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提供)

絕跡20年 「青衣」再現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聯同綠色力量連續三年在香港主要水域所進行的珊瑚魚普查,結果發現本港水域已經絕跡的14種稀有品種,包括青衣、纓副、雙斑燕魟、橽沙等。程詩灝表示,當中絕跡20年的魚種青衣被浮水員於西貢發現,認為值得高興。

程詩灝又説,經過20年的努力,共找到320種珊瑚魚,當中部分種類只找到1條,非常珍貴,經過多番推算,相信本港水域有360種珊瑚魚類;以面積計算,大堡礁的水域為本港的1500倍,但珊瑚魚的品種只多出6倍,認為香港的水質不算太差。

圖為沙巴龍躉,被發現於香港東北海域的赤洲。(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提供照片)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中)呼籲市民勿再放生沙巴龍躉。(梁煥敏攝)

本港海域沙巴龍躉數量驚人

惟程指出,近年市民的放生行動影響海洋的生態平衡。他續指,不少漁民改養存活率高但食量驚人的合成魚沙巴龍躉:「5年前有人會見1、2條,但啱啱見到喺西貢見到,每10條有5條都係沙巴龍躉,數量多得驚人,潛水嘅人九成都見過。」

有參與浮潛的市民通報,沙巴龍躉分怖全港多個海域,包括北角、西環、荃灣、青衣、西貢,甚至維港海域出現,推算有部分為放生所致:「我哋明白市民可能唔清楚影響,從而想教育佢哋邊種魚類係不宜放生。」

事實上,沙巴龍躉並非本港原生物種。這品種於1996年由沙巴大學研發,是將花尾躉和老虎斑雜交而成,由於生長快速被廣泛養殖,近年成為熱門放生物種。

應用程式「香港魚類」介面。(程式截圖)

另外,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推出「香港魚類」的手機應用程式iOS版,市民可探索280種香港常見的珊瑚魚,日後將新增320種的珊瑚魚,有助提升市民的保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