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文憑試考生願赴兩岸升學 創近年新高

撰文:陳廣盛
出版:更新:

兩岸免試招收本港學生,近日同步接受申請。學友社調查發現,今年有半數應屆文憑試考生考慮前往內地及台灣升學,創近年新高,主因是兩地收生要求較低和學費較便宜。學友社建議,學生選擇升學出路時不能「見步行步」和「貪平」,應作長遠升學及就業規劃。

學友社調查發現,考慮前往內地及台灣升學的學生較去年上升。(陳廣盛攝)

學友社於今年1月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逾1,200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他們對前往內地及台灣升學的意向和認知,發現17%受訪學生考慮前往內地升學,較去年增2個百分點;考慮到台灣升學則再創新高,達33%,較去年增4個百分點。

考慮到內地升學的受訪學生中,七成人認為收生要求較低,一半人則因為學費較便宜,兩者分別較去年急增17和14個百分點。考慮台灣升學者方面,則有64%人認為收生要求較低,58%人看準學費便宜,與去年相若。

吳寶城(右二)擔心,學生只著重收生要求及學費,會作出錯誤決定。(陳廣盛攝)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表示,學生愈來愈看重這兩個「着數」,擔心他們會因此作出錯誤決定,影響日後的學業和工作。他提醒學生不要短視,應結合自己的志趣能力,作長遠生涯規劃。

看準學費較平 學友社籲勿短視

至於不考慮到兩地升學的受訪學生,他們主要擔心院校學歷未必獲廣泛認受,或對升學及就業有負面影響。吳寶城提醒,考慮學歷認受性時不能只憑主觀印象,要了解學術上及專業上的銜接,「其實內地與香港的學歷是互相認可的,內地讀完學士是可以在港直接讀碩士的」。

吳又特別提及政治環境對應屆考生兩岸升學的影響,不考慮到內地升學的受訪學生中,有39%是因為不認同內地的政治環境和制度。吳提醒「去一個地方升學不代表要認同當地的政制」,呼籲學生應將焦點放在學習上。

應屆文憑試考生彭禮天不認同內地的政制,故不考慮到內地升學。(陳廣盛攝)

應屆文憑試考生彭禮天考慮到台灣升學,他心儀師範大學的圖文傳播系。他表示,雖然不少身邊朋友都勸阻他到台灣升學,稱台灣的學歷認受性較低,但他仍希望到台灣。他解釋,政治因素是他的主要考慮,「我不認同內地的政制,所以不會到內地升學,香港愈來愈內地化,所以也不想留港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