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四議員】進步民主派的掙扎 政治版圖減 籲泛民團結重新上路

撰文:李大煒
出版:更新:

DQ案判決一石激起千重浪,民主派一面抗爭,一面苦思如何團結行動。其中周三財委會一役,民主黨黃碧雲的舉動,更是讓民主派起分歧,「進步民主派」一度大表不滿。然而,面對議席縮減更難抗衡建制,「進步民主派」並不打算「離隊」,更呼籲整個泛民陣營團結一致,重新上路。

財委會會期最後一次會議,觸發民主派內起分歧。(資料圖片)

周三的財委會,民主黨議員黃碧雲提出縮短表決鐘聲,期望讓教育撥款於死線前通過,而部分泛民議員於轉房開會後,亦容許教育以外的撥款過關,惹起部分較激進的「進步民主派」不滿,當日會後更分開見傳媒。然而,面對DQ案以後,4名本身較為傾向「進步民主派」的羅冠聰、梁國雄、姚松炎和劉小麗被逼離開議會,不僅民主派已僅剩22名議員,「進步民主派」本身亦政治版圖縮減,力量更見單薄,在此情況下更難言「分手」。

劉小麗等四個出缺議席將進行補選,惟「進步民主派」要透過支持者選票奪回全數議席,難度頗高。事緣在地區直選方面,屬「溫和派」的民主黨及公民黨實力相對較強,地區動員能力較大,勝算較高,倘他們派人出選,「進步民主派」未必能勝出,特別是在九龍西和港島,「溫和派」可謂佔盡優勢。另一邊廂,姚松炎所屬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議席,若建制派成功協調一人出戰,集合票源,民主派要重奪議席幾乎是不可能,「進步民主派」這個議席凶多吉少。

人民力量議員陳志全形容,「進步民主派」勢孤力弱,加上「大家都不願見到反檯」,認為民主派不應分裂,「將溫和泛民推向對立,效果仲差」。他指連民主黨議員涂謹申亦形容政府DQ議員的舉措等同向民主派開戰,故相信泛民各黨方向一致,清楚形勢,只是需要更多溝通和協調,解決實際操作時面對的問題。他又呼籲民主派各黨的合作可以「傾得仔細啲」,而且要有清楚的行動指引和指揮,不能沒有隊型,強調要團結行事,才能令建制派或政府反擊時有更大考慮。

另一位「進步派」議員朱凱廸亦認為,民主派必須團結,求同存異之餘,更要主動發展共同目標,他相信民主派若能想出一套共同的方法和目標,想法上也要連結起來,並讓外界清楚民主派一致想法,市民才不會覺得民主派猶如一盤散沙。二人均認為過往民主派較少「埋檯傾」,期望DQ事件可帶來契機,令民主派更願意緊密商討共同對策。

陳志全形容,「進步民主派」勢孤力弱,更不應獨自行事,民主派亦不應分裂。(資料圖片)

各派勿互相定型

其實,民主派內光譜遼闊,不同板塊因應選民基礎、立場,政治判斷亦略有不同,以致難以定出一套統一策略,很多時只能訂出「最大公因數」,以財委會風波為例,民主派會前雖訂出同意審議教育撥款,但如何處理其後撥款項目卻各有算盤,甚至各說各話。朱凱廸認為,民主派議員不應互相將對方定型成「溫和」、「激進」等,認為定型只會令討論流於表面,只談操作,不談理念,難令市民明白民主派想法,亦會因定型而限制議員行動的可能性,大家只會抱「心照」的態度開會,反而令交流不足;若能放下定型,民主派會議可探討更多事宜,如行動理念,而非單單討論在個別會議上的操作問題,相信更有力連結市民,令市民明白民主派操作。

 

朱凱廸則冀民主派之間勿互相定型,應增強交流,讓各方互相了解理念,探索更多可行性。(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