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2017】大劈價50蚊任揀 書商感可悲:唔通要一斤斤咁賣?

撰文:鄧穎琳 梁煥敏
出版:更新:

書展完結之前,不少書商各出奇謀,賺得一蚊得一蚊。有書商用「50元任揀」作招徠,吸引大批市民前來揀書,有市民一口氣買34本書,每本書不足1.5元,「阿婆賣紙都高價過佢。」惟書商坦言,「任揀」對文化人來說非常可悲,「咁唔通第日書本要一斤一斤咁賣?」

有書攤推「50元任揀」優惠,吸引大批市民掃貨。(梁煥敏攝)

推出「50元任執」優惠的是超傳媒(1A-D23攤位),過往曾以超低價將各款鬼故、化妝教學、電腦教學及掌相書等出售,擺明只求「散貨」,今年再優惠,有職員在場內叫賣,「50蚊任拎,拎返屋企墊枱都抵。」不少市民努力尋書。

市民掃貨:作家根本無利可圖

記者在現場觀察,短短十多分鐘已有數名市民各自掃走最少10本書離開。退休市民曾先生狂掃34本書,「先購買,回家才精選想看的」。對於參展商的劈價手法,他慨嘆這一代作家寫作只能為名,根本無利可圖,「倪匡嗰一代,係有天分,文字雕琢好好,依家科技發達,好多文字無深度差太遠,好難會賺到錢。」他又指,「平過用嚟賣紙(給廢紙回收商)啦!阿婆賣紙都高價過佢。」

梁小姐花近半小時精選約10本書予家人作「精神食糧」,認為書商想減低「回書」運費才減價,「佢哋都係唔想拎咁多返去,我用50蚊,仲要做苦力幫佢拎走。」有中五學生花50元買十多本書,「真係平過買粒糖」。

曾先生狂掃34本書。(梁煥敏攝)

書商:再咁樣會令文化滅絕

另有書店稱,劈價是為了減低運輸費,自優惠推出而來,最多有市民一口氣取走150本書。發言人又指,「50元任揀」對文化人來說非常可悲。他表示,理解部分書籍題材不太「入流」,但「任揀」並非一個正面出路,應想辦法提高市民的閱讀興趣,「咁樣做落去好似會令文化滅絕咁,我認為除咗功能書之外,小說等類型同樣重要,因為文化應該多元嘅,唔通第日書本要一斤一斤咁賣?」

榆林書店負責人徐美玲稱今年人流減少,料整體生意額較去年差。(鄧穎琳攝)

榆林書店:人流明顯較去稀疏

此外,書展的多年「中堅分子」榆林書店銷情亦慘情。榆林書店負責人徐美玲指,今年是書店開店20周年,故較往年額外花三至四成裝潢預算,邀請年輕人設計攤位;並專程到台灣選購貼合今年主題的旅遊文學,雖然有關書籍銷情不錯,但因今年人流減少,料整體生意額較去年差,將認真考慮明年會否繼續參展。

她表示,近年參展均可錄得相若營業額,甚至有輕微升幅,惟今屆人流感覺較往年少,加上受颱風影響:「打風少咗半日,整體銷售跌咗半日營業額,因為7日裡面有半日(關閉)都有好大影響」,令該店首兩日營業額比上屆書展同期,分別少兩成及一成多。

她又說,即使大會「加時」,昨日生意額微升,但今日人流明顯較上屆書展最後一天稀疏。被問到明年會否參展,她就說:「要認真考慮去向。」該店首次在會場內設預訂服務,而書店現有搜購絕版二手書服務,希望吸引更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