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發智能電枕 自動「治療」睡眠窒息症患者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大家總會遇上枕邊人睡覺時鼻鼾聲大作,仿如睡在一輛高速行駛的火車旁邊,但要注意是約九成受鼻鼾困擾的人士,都患有一定程度的睡眠窒息症。不過,由於早、中期患者的病徵和治療方法少,逾九成患者都會錯過最理想治療時間。香港科技大學與深圳人民醫院,近期合作研發出一套智能電枕。透過改變電枕的高度或形狀,改善睡眠窒息症問題,及早監察和控制病情,預計於2017年正式投入市面。

透過調整智能電枕內置5個氣囊的高低及位置,幫助睡眠窒息症患者改善呼吸問題。(受訪者提供)

當枕邊人「打鼻鼾」,你或許只會留意他發出的聲響,而不會想到他已經有睡眠窒息的危機。其實99%打鼻鼾的人士,已有一定程度的睡眠窒息情況。根據醫學文獻,約兩成突然死亡個案都與睡眠窒息症有關,而全球每日因睡眠窒息症死亡的就有3,000人。

現時醫學界治療方法主要靠呼吸機、手術以及醫護人員監察患者睡眠情況,透過監察患者血氧濃度,可知道患者是否有足夠氧氣和窒息情度。正常人的血氧含量為97-98%,若低於90%,就有睡眠窒息症的危機。

張黔教授曾嘗試到睡眠中心體驗,表示儀器太多睡不著。(張善彤攝)

智能電枕助患者 窒息次數減1.5倍

為及早介入治療,科大與深圳人民醫院合作研發智能電枕,據臨床試驗結果,可將患者窒息(打鼻鼾)的次數及每次呼吸停頓的時間,分別降低一半及四分之三。負責研發項目的科大騰訊工程學教授張黔指出,與深圳市醫院合作對數百位(約200至300人)中度睡眠窒息症病人,進行智能電枕測試,結果顯示,使用電枕後,病人平均出現睡眠窒息的次數由25次降至11次,而持續時間亦由25.02分鐘下降至6.98分鐘。

智能手鐲內置的紅光能穿透血液,檢測血液中的氧含量。(張善彤攝)

遙距監察 「治療」病人

智能電枕的運作原理,其實是透過患者戴上智能手鐲,偵測其呼吸頻率、血氧含量等數據,再將訊息發放到連接智能枕頭的控制器,根據已分析的數據將電枕調節到適當高度及形狀,令患者呼吸回復暢順。如病情較嚴重,或需靠醫護人員遙遠監察及控制電枕。張黔說,電枕會根據不同體形調節,「頸部較幼的效果較明顯;頸部較粗的,電枕可能要有較大幅度改變才見效果。」

智能電枕現仍在研發階段,估計最快明年起全球發售,價格約為1,000至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