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禁進口回收物 業界嘆政府2000萬救亡無用

撰文:潘希橋
出版:更新:

今年底起,內地將禁止進口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等24類固體廢物,本港回收業界亦受牽連,香港環境保護署「回收基金」隨即出招,表示預留了2000萬元,供業界申請購買儀器處理垃圾。
不過,有業界人士直言,有關措施「無用」,促請當局向內地申請過渡期讓業界適應,將香港剔除於「外地」廢物之列,解決燃眉之急,長遠則應撥地打造「環保園」,透過免地租等優惠助業界發展。

由環保署成立的10億元「回收基金」,昨4日)起推出「標準項目」計劃,預留2,000萬元資助業界處理廢塑料。(吳鍾坤攝)

收兩宗查詢 料5至10間公司受惠

該筆涉及2000萬的資助申請計劃,容許申請人按需要購買包括塑料分揀機、塑膠樽標籤和樽蓋去除機、清洗機、烘乾機及造膠粒機,每項申請資助上限最高為100萬元。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郭振華指,計劃昨日公布後便開放報名,昨日已經收到兩宗查詢,認為反應正面,估計能讓5至10間公司受惠。

但香港環保回收業總商會主席羅耀荃卻認為,該計劃的成效不大,直言「無用」:「塑膠太輕,前線收回來的分量也不多,回收率不高,就算有機器幫忙,業界也難做,很難平衡價格。」他指內地收緊進口限制後,廢紙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有可能下周就會有回收商停收,「再下星期,可能就係停收塑膠。」

他呼籲政府要盡快處理,向內地申請豁免,以解決燃眉之急,「這條規例主要是針對海外垃圾、遠洋垃圾,但香港亦是中國一部分,不算是遠洋垃圾。」他又促請當局向內地有關部門提出設置過渡適應期,讓業界有時間應對。

內地將收緊廢紙、廢塑料的入口政策,勢影響本港回收業營運。(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就認為,內地收緊進口回收物在過去數年已見端倪,非突然的事,政府早應該準備措施。

他認為當局應該盡早訂立生產者責任法規,規定生產商要為產品進行回收,讓它們承擔部分回收責任。郭振華亦同意有關看法,指生產者應在採用原材料時,思考環保一環,「例如統一所有膠樽的樽蓋款色,回收起來會省很多功夫。」他又指政策需配合垃圾徵費,一併建立市民回收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