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3間上市公司遭檢控 廉署訴3大調查困難 往往資料「被消失」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造假帳、操控股價等都是上市公司的醜聞,同時是廉署要調查的案件,過去5年便有13間上市公司涉貪污遭檢控,目前仍處審訊。有逾10年經驗的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劉偉娟回顧過去調查,歸納3大調查困難:迂迴以投資工具收受利益、資料「被消失」、專業人士運用保密權走「法律罅」,坦言相比初出茅廬時,現時「要破解他們的犯案手法更難」。

過去5年,共13間上市公司遭廉署檢控。(路透社)

據廉署統計,廉署今年首半年接獲1,339宗舉報,涉及私營機構的貪污投訴有899宗。而過去5年有13間上市公司涉貪污遭廉署檢控,常見犯案手法包括申請上市時誇大營業額,以符合上市條例,或於合併重組交易的過程中,遭誇大價格去收購資產;隱瞞關連交易,從中得益,又或者以「造市」方式,發表有利公司股價報告,從而操控股價。

任職廉署已逾10年的執行處總調查主任劉偉娟承認,調查難度越益增加,調查時間住住達3至7年之久,「牽涉的證物以前可能限於文件上,但10多年後,要破解他們的犯案手法更難。」

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劉偉娟(左)分享過去調查案件時的經歷及三大困難。(黃靜薇攝)

用投資工具行賄 通訊記錄故意刪除

她解釋上市公司的貪污手法迂迴繁複,涉大量財務文件及多重銀行戶口,「例如一個人要畀一筆賄款畀另一個人,唔會直接交收,會透過似乎與勾當不相關的人物,用投資工具如可換股債券等收受利益,唔係咁容易追查得到。」

她又指,過往上市公司案件中,不少都涉及金融財務等專門技術犯案,當中涉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如律師以專業保密權,令調查人員無法即時檢閱證據;案件亦牽涉不同的司法管轄區,「例如上市公司業務於香港以外的地區,又或者資金流向海外戶口等。」劉又指曾有涉案人故意將與事件有關的通訊紀錄如電郵刪除,幸而靠電腦資料鑑證小組的人員成功復修檔案,箇中交易終曝光。

廉署推出《上市公司防貪實務指南》,介紹反貪法規,建議設舉報渠道等有效防貪監控措施。(網上截圖)

社關處明年底前 接觸全港2,000間上市公司

港交所近年收緊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明年也擬就此諮詢,廉署上月便推出《上市公司防貪實務指南》,供上市公司等大型機構參考。防貪處總防貪主任胡家駿稱,指南加入最新規定,包括上市公司須在《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披露反貪污政策的責任,以及每年檢討一次其公司內部監控系統的成效。

他又指,防貪處會檢視全港上市公司去年的防貪匯報,計劃明年完成後,透過港交所接觸有需要協助的上市公司,商討如何完善政策;社區關係處亦推出培訓教材,擬於明年底前,接觸全港約2,000間上市公司,提供協助和防貪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