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來首次 立會通過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撰文:吳倬安 李偉欣 莊恭南
出版:更新:

立法會經過三天會議,今天(10日)完成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在建制派佔大多數議席下,議案意料之內獲得通過,獲43票贊成、15票反對、0票棄權,九年以來首次獲通過。值得留意的是,專業議政葉建源、李國麟、梁繼昌及非建制派陳沛然投下支持票。

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完畢後,隨即進行表決,由於六名非建制派議員被取消資格,令建制派在分組點票佔優,議案最終連過兩關,其中在地區直選,以16票贊成,11票反對,功能組別則以27票贊成,4票反對,皆獲過半數在席議員支持通過。

歷年致謝動議獲通過的投票記錄
年份 票數 支持率 備註
1997 42贊成 3反對 1棄權 70%  
1999 40贊成 16反對 66.6%  
2001 沒有記名投票 90% 經修訂後通過
2007 39贊成 4反對 10棄權 65% 經修訂後通過
2008 47贊成 7反對 1棄權 78.4%  
2017 43贊成 15反對 67%  

公民黨楊岳橋表示,林鄭首份施政報告的確顯示管治新風格,在良好管治部分,對比梁振英時代每次都是寥寥數百字,願意花5800個字探討。但他同時批評林鄭在施政報告中涉及核心價值和重要的政治議題時,就變得保守和不著邊際,面對社會撕裂亦束手無策;政制上不值一提,毫無新意,沒有決心突破831框架重啟政改,解決香港社會撕裂的核心問題。他又質疑,習近平提出牢牢掌握香港全面管治權後,特首被「市長化」。

香港本土毛孟靜則提到昨晚再有球迷在足球賽事上噓國歌,認為政府為《國歌法》立法是要教訓球迷,並非想要講道理及安撫香港人,是無助於解決社會撕裂問題。

民主黨涂謹申表示,林鄭沒有將兩次DQ補選合併,顯示她已經脫離了梁振英的軌跡,但批評建制派在民主派6名議員被DQ時提出修改議事規則是乘人之危。他又質疑,林鄭會否積極把握每一個機會向北京反映香港人對普選的訴求,指施政報告中先寫23條立法,然後再提政改,是寫給中央政府看,而非為港人而寫。

民建聯李慧琼表示,林鄭在施政報告中少談政治,多做有共識的民生事項,是為香港踏出重要一步。他又認為泛民在辯論過程中,雖然表達不滿,但沒要求立刻重啟政改,是仍然願意理性討論。她質疑涂謹申,要求林鄭去說服中央給予港人普選,突破831方案,是否可行,又指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後,仍然出現港獨思潮及反華言論等現象,特首很難向中央交代。她認為,一國兩制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如果希望爭取更廣闊的空間,便要令國家信賴香港,而香港有責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但香港人完全避談這些責任。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未來政府會努力營造有利推動政改的氣氛,又指出當局過去已花不少時間推動政改,可惜無功而還,現時貿然重啟政改,只會造成社會矛盾。他稱,政府會按《基本法》和在人大「8.31」框架下,凝聚有利重啟政改的氛圍,又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面管治權與高度自治有機結合」的論述, 認為這是顯示中央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決定,希望議員未來可增加與中央政府的溝通和內地發展的認識,這亦有助創造有利的社會氛圍。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表示,政府尊重言論遊行和集會自由的權利,但強調這些自由並非全無限制,行使這些自由時需要尊重法律。他又提到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刑期覆核案,指不同意有議員以「政治犯」及「政治檢控」來形容案件,強調司法程序並無滲入政治因素,批評有議員以「假公義、黑法治」形容目前情況是不負責任,會對法治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