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青年住戶增三成 政府指因離家自立增多 原因只有一個?

撰文:羅卓敏 陳淑霞 杜潔心
出版:更新:

扶貧委員會昨日(17日)公布《2016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按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釐定「貧窮線」,本港貧窮人口則達135.2萬,創出新高,貧窮率佔19.9%。
在按社會特徵劃分的情況六個組別中,長者住戶及青年住戶的貧窮率分別上升1.8及1.1個百分點。政府解釋,貧窮長者住戶情況,是因退休長者沒收入;而貧窮青年住戶在政府現金政策介入後,一年間仍增加三成,當局指因多了青年自行搬出家居住,因此令該組別的貧窮人口上升,但原因就只有這個?

貧窮人口創新高,但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左二)卻指貧窮情況大致平穩。(羅君豪攝)

按《2016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當綜緩、生果金、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分別下降至99.6萬人及14.7%,政策介入前後減幅分別是35.7萬人及5.2個百分點。

如何協助不同人士脫貧,一直是社會關注事項;政務司司長、扶貧委員會主席張建宗表示,2016年的貧窮情況大致平穩,但由於勞工收入增長全面上升以致貧窮線上調,加上住戶小型化、人口老化等因素抵消政策介入後的改善,令扶貧成效下降。

長者貧窮人口持續惡化,未來老齡化加劇後,若欠缺政府政策介入,將繼續增加。(資料圖片)

2016年貧窮人口及貧窮率

社會特徵

政策介入前(人)

政策介入後(人)

綜援住戶

342,100

152,900

長者住戶

315,400

218,600

單親住戶

94,400

68,900

新移民住戶

79,500

65,500

有兒童住戶

547,800

407,600

青年住戶

4,300

3,600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事實上,據政府按社會特徵劃分的組別來看,6個組別除綜援住戶、單親住戶、新移民住戶、有兒童住戶外;只有長者住戶及青年住戶的貧窮率,於2016年的情況較2015年去年分別增加1.8以及1.1個百分點;對比2009年的變化,長者住戶貧窮率卻減少7.1個百分點,而青年住戶,卻仍增加0.5個百分點。

張建宗解釋指,退休長者沒有收入,在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中,有近6成人口為長者,即使在政策介入後,該類別貧窮人口仍增加2.25萬人,主要為貧窮長者增加所致。

不少大學生向政府貸款繳付學費,畢業就肩負一身學債。(資料圖片)

青年住戶貧窮因自行搬出居住

對比2009年,長者住戶貧窮率已有下跌,但青年仍見上升。按扶貧委員會數字顯示,在綜緩、生果金、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青年住戶貧窮人口為3,600人,貧窮率為4.7%,較2015年政策介入後的貧窮人口上升800人或三成,升幅達1.1個百分點。

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首席經濟主任吳慧蘭解釋,青年住戶貧窮人口上升,是因為2016年的數據中,86%的貧窮青年住戶人口為無從事經濟活動,大部分為學生,但自行搬出來居住,因此令該組別的貧窮人口上升。

近年青年貧窮情況統計

年份

政策介入前(人)

比率

政策介入後(人)

比率

2012

4,800

6.0%

3,800

4.8%

2013

3,900

5.1%

3,100

4.0%

2014

4,000

5.0%

3,000

3.8%

2015

4,200

5.5%

2,700

3.6%

2016

4,300

5.8%

3,600

4.7%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每20名「獨立」青年一人貧窮

近五年貧窮青年住戶以2012年為最多,共有4,800人,現金資助經政策介入後減少兩成至3,800人;2016年的錄得4,300人則是近五年次低,政策介入後減至3,600人,降幅為16%,但卻比2015年多出三成。綜觀五年數字,約每20名離家自立的青年,就有一人跌入貧窮線。

韓國青年失業問題同樣嚴重,但政府在政策上創造有利條件,讓年輕人可以有機會創業。(資料圖片)

經濟未轉型 大學畢業生搵工難

現時本港有133萬人持有大學學位,每年有四萬人讀公立及自資院校學位課程。本港去年15歲及以上持有大學學位人口為24%,連同持有文憑和副學位的人數,接受過專上教育的總比率也只有31.6%。一個經濟體系愈多人接受大學教育,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都會上升,根據OECD(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資料,會員國家中25至64歲國民,平均35.7%擁有專上學歷,可見香港並非特別偏高。

香港經濟一直依仗金融地產,但全球大勢卻是朝向創新科技發展,歷屆政府一直未能推動經濟轉型,以致即使越來越多大學生,高端工作機會卻沒有明顯增加,高學歷青年畢業後難找到工作,部分淪為失業。

大學生月薪低過1995年

政府統計處1995年至2016年的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由1995年的16,371元,逐年下降至2005年的12,978元,2010年起收入中位數雖然稍有回升,至2016年時漲至13,916元。相比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由1995年的73.3暴漲至2016年的103.8,升幅高達41.6%,反映畢業生單憑現時的收入水平難以對抗通脹。

不少學生需向政府貸款就讀大專課程,以致畢業後學債累累,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截至今年1月,學資處各貸款計劃拖欠款額合共有近1.86億元,佔貸款人總數約7 %,當中包括八大畢業生。上述情況加上樓價高企,令青年貧窮情況持續,不單是因離家自立所致。

貧窮線未能反映實況 「低收入,高資產」會界定為貧窮
然而,無論任何情況亦好,政府亦承認貧窮線數字有機會未能反映實際情況,在昨日(17日)扶貧委員會的記者會上,已明言局限包括,單以住戶收入為指標,並無考慮資產和負債,因此「低收入,高資產」人士亦可能被界定為貧窮人口,因而高估了貧窮情況;而且強調「貧窮線」非「扶貧線」,扶貧政策要扶貧及防貧功能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