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九巴報站失準4年涉歧視 視障人難融社區 運輸署失職
有視障團體於7月進行實測,發現有90%九龍巴士的報站器失效,發言人指問題存在已4年之久。不過,即使他們不斷反映問題,運輸署及九巴仍只表示「跟進中」。受訪視障者表示,「我哋都想靠自己感受出面個社會、環境,請畀個機會我哋。」
運輸署自2002年推廣「無障礙運輸」理念,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無障礙設施,面對九巴「拖字訣」卻束手無策。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批評九巴漠視視障者需要,剝奪他們外出的自主權;運輸署失職。平機會回覆《香港01》指,服務提供者若只提供較差的貨品、服務或設施予殘疾人士,都有可能違反《殘疾歧視條例》。
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路德會石硤尾失明者中心等團體組成的全港無障礙巴士關注大聯盟(大聯盟)本年7月中,聯同約50名健視及視障者在深水埗進行九巴報站器實測,發現31輛巴士中,有九成巴士報站器未能有效提示視障者落車;當中以喇叭聲量不足,致實測參與者未能聽到站名最多,佔整體84%。其餘有26%巴士報錯站名,32%不適時報站及13%巴士無報站等。
記者再隨機測試九巴亦發現,27輛中有12輛的報站器只有字幕、沒有聲音;10輛聲量令人難以聽清楚車站名,即前後逾八成九巴報站器未能有效發揮功用。其中還有零星巴士報錯站及到站並開門後才報站,容易誤導視障者。清楚並準確報站的巴士,在兩次實測中,分別只有3輛及5輛。
《香港01》訪問了五位視障者,他們皆曾因報站器表現欠佳而落錯車,他們分別表示乘巴士會感到「焦慮、不開心、緊張、好驚、被歧視」,甚至有人寧願「兜遠路」也盡量不乘巴士。
落錯車「好大件事」
現年61歲的陳樹春,20年前確診末期青光眼,現時只剩左眼中心看到光影。他平時盡量乘搭港鐵或小巴,不過自從三年前他加入位於順利邨的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後,便避無可避要坐巴士。穩陣起見,他會先乘港鐵到彩虹,再與另一位視障友人結伴乘巴士,豈料兩個月前,他們還是落錯車。
樹春憶述,他們當時登上29M不久,便知道報站器又無聲。他們唯有使出「數彎位」一招應變,但一落車便感到周遭環境異於平常。樹春身旁全失明的朋友即時緊張起來,催促樹春看看周圍有沒有人可問路,可惜一直等不到其他途人,最後要截停另一輛駛經的巴士,方知原來他們早了一個站下車。樹春坦言當時「好驚、徬徨」。樹春直言覺得九巴令他們乘車不能像一般人輕鬆,是「歧視視障人」。
一起受訪的視障者郭巧玲(阿Ling)也試過因報站器太細聲而落錯車。她表示,落錯站對健視的人來說「好閒」,但對視障者則會帶來很多額外負擔和風險。她續指,由於視障者日常生活十分依賴慣性記憶,突然身處陌生環境會分外緊張。
社區的無障礙設施不算很完善,例如街上無甚盲人專用引路徑、地圖,也不是所有馬路都有班馬線等;
視障者若需步行至原來目的地或回頭車站,便要頂著被誤解和拒助的壓力不停詢問路人。
即使直接轉乘的士也看不到咪錶價錢,甚至會被司機責難「咁近你都行到啦」。
剝奪融入社會自主權
年約40歲的郭巧玲四年前確診遺傳性視網膜色素病變,現時視力只剩下眼球中間位置可稍微看到東西。她在一大型屋苑的便利店工作,一個負責「開門」的清晨,她搭上一班報站器又再「失聲」的巴士,她於是立即打開九巴的電話程式,開啟「落車提示」。不過收到提示後她向司機確認,發現程式報早了兩個站。阿Ling續稱,老闆聘請她是期望她有健視人的工作表現,不會例外接受她遲開門。
殘障人士的身體機能雖不健全,但仍努力想活得與健全者無異。受訪者莫美鳳雙眼雖因藥物副作用而只剩一成視力,但仍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不過,她雙腳做過30次大小手術,近來有骨頭移位於腳底凸出,走路太多太快都會痛。
美鳳指巴士幾近「點對點」的服務可減少她步行的里程,但若落錯車要步行一個站的距離「都好慘」。所以她每次乘巴士都會「打醒十二分精神」聽報站,萬一報站器失靈,她便會自行「數站」並周圍問乘客。曾落錯車致站立近一小時等候友人救援的她,形容乘巴士過程「好不安、焦慮」。
美鳳本是個性活躍的人,喜歡與人交流,確診視障後不容易重新融入社會,她份外珍惜現時的生活。視障者兼大聯盟成員李啟德指,視障者(尤其剛確診者)要融入社區,輔助硬件和人的幫助很影響外出意欲,他認為九巴不應再輕視報站器對視障者的重要性。
九巴卸責藉口五花八門
早於九巴2012年前仍以人手操控報站的時期,已有視障人士反映報站器不準確。至2013年九巴逐步為巴士換上自動報站系統後,視障者及團體也投訴自動報站不準確。不過九巴一直以「香港有很多高樓大廈」,令其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定位有偏差,及會研究改善系統為應付投訴的說辭。四年過去,深水埗區議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本年10月11日的會議中,大聯盟再次以上文提及的實測結果促請九巴正視問題,惟九巴代表仍舊以相同說法回應。
民主黨區議員袁海文及自由黨區議員李梓敬則指,報站器失準問題討論多年,不能接受九巴一直以GPS系統未完善為藉口拖延。袁海文更指,市面上有其他靠車身到站感應的報站系統;即使必須使用GPS,新巴及城巴亦已研發出較準確的GPS報站器。事實上,不少受訪視障人士也反映新巴及城巴現時的報站器較準確和穩定。袁海文質疑九巴其實無心正視問題。
九巴過去就報站器失準的「解釋」:
香港有很多高樓大廈,致GPS系統不能準確定位;
巴士司機未有及時以人手調校;
巴士公司依賴乘客提供報站器失效的巴士車牌來維修;
(被舉報的巴士)咁啱嗰日壞啫;
報站器大細聲好主觀;
一直關注相關議題並參與倡議的視障人士施恩傑指,九巴每次開會的代表都不同,多年來除關於GPS的解釋外,亦聽過九巴不同的辯解,包括報錯站是巴士司機未有及時以人手調校、巴士公司依賴乘客提供報站器失效的巴士車牌來維修等。
受訪者樹春及阿Ling亦聽過九巴指,被投訴的巴士「咁啱嗰日壞啫」或報站器太細聲「好主觀」等解釋,迴避改善系統問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服務發展(兒童及青少年)主任兼大聯盟發言人邱瑞玲,有份策劃今次巴士實測。她反駁九巴「大細聲好主觀」的辯解指「視障者只能靠聽覺主觀判斷落車」。
九巴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公司每月均會全面檢查每輛巴士,包括報站系統,又指會「確保音量調校至合適水平」。至於多少分貝才是「合適」,九巴發言人則表示未能提供,僅稱已「遵守運輸署有關播放聲量的指引」。
施恩傑批評九巴試圖將報站設施品質參差的責任推卸到巴士司機身上,又將改善報站器品質的責任轉移到視障者。曾依九巴要求舉報報站器失靈巴士的阿Ling聞言亦指「(舉)報完都係咁(失準)」,近來已無心神舉報。
服務提供者有責任為殘疾人士提供有關資訊及適切的協助,確保殘疾人士得到平等機會使用服務,如服務提供者不合理地拒絕提供、或只提供較差的貨品、服務或設施,都有可能違反《殘疾歧視條例》。
運輸署消極跟進四年
運輸署自2002年起開始推廣「無障礙運輸(Transport For All)」理念,與公共交通工具營辦商協調,增加無障礙設施。運輸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署方設立的「殘疾人士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工作小組」定期開會,讓殘疾人士直接向服務提供者反映訴求。
不過,有份出席小組會議的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自2013年起便不斷在會上反映問題,而運輸署只以「跟進緊」、「轉達了訴求」來回應,最實際的行動只是每年與視障團體一起登車突擊檢查一次,但實際署方在「跟進」什麼?
運輸署總運輸主任兼小組主席楊秀婷另外接受記者查詢時指,小組的職責只是「協調」各持份者溝通,並指會議亦有邀請署方的巴士發展部出席。問到報站器失效問題是否長年未能解決,她即強調新巴及城巴已有改善,並獲視障人士稱許,但問到九巴是否「踢極唔郁」,她便吞吞吐吐指示記者「要問番巴士發展部」。
為什麼九巴清楚視障者訴求,卻一直未有改善報站器?即將更新車隊、及報站系統使用不久,可能就是九巴四年來漠視提升報站準確度訴求的「難言之隱」。 據運輸署回覆,九巴的報站系統2012年才正式出台,現時仍在陸續為車隊安裝,算是公司新產品。
而楊秀婷亦透露,九巴有部分巴士車齡快滿,是其未能更新系統的一大難處。翻查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九巴新專營權事宜(2017)文件亦見,九巴未來五年將斥資38億更換巴士。換言之,避免全面更新報站器可能衍生的額外巨額開支,或成九巴漠視提升報站準確度訴求的主因。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深東樂Teen會服務主任、兼大聯盟發言人朱麗英認為,換車只是九巴的藉口。她續指,報站器對視障者而言是乘巴士的最基本設施,九巴作為公交企業,若明知系統未能發揮作用,便應修整,並至少有補救計劃;如開放調校報站器聲量的權力予司機,或報站器失靈時改由司機用擴音機報站等,她相信總有成本合理的臨時改善措施。
上文節錄自第87期《香港01》周報(2017年11月20日),原文標題為〈九巴報站器九成失準涉歧視 運輸署累17萬視障者冒險〉,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1月20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7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