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農夫妙計「笑抗」氣候變化

撰文:鄧芯怡 鄭思思
出版:更新:

新界北區的打鼓嶺,除了氣溫比市區更熱更冷外,在這邊陲一隅有個小地方名叫坪輋恐龍坑,一對母子兩代人在此耕田過活。肥媽媽和小兒子見證本地農業由興旺走到式微,本地菜難敵內地菜,直至有機耕種興起,才為香港人食香港菜帶來商機。然而,氣候變化來襲,近半年農作物失收,蔬菜變形。
記者近月到訪,找到8種生長異常的蔬菜,但母子倆沒有怨天尤人,還想出三大錦囊妙計:「要搏」、「要分散投資」,最重要是「要笑」,向無情的氣候變化說不。

肥媽媽與兒子陳不凡,笑抗氣候變化。(李澤彤攝)

小兒子農夫陳不凡稱,他和肥媽媽也想香港人食到香港菜,不過他把握到商機,卻料不到遇上氣候變化。

去年全球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足足有18項高溫紀錄被打破。冬天反常地熱和潮濕,令農場很多冬令蔬菜生長異常,例如菜心「高腳」,在收割前幾天間已急飈到一呎高,太長太幼,吃起來有渣不甜,還有包心生菜、椰菜熱到菜葉向外翻等等,農作物死了三四成。

今年是最難種一年

肥媽媽說,這是她耕田以來最難種的一年:「幾十年也未試過,種菜也不生。完全是不生,熱到死,不死便奇形怪狀。」

踏入2016年1月,天氣的鐘擺忽然由最熱擺到最冷。先是一場有紀錄已來最早的黃雨,然後是半世紀以來最強的寒潮,當大帽山堆滿賞冰人潮時,農場的菜大批凍死,或者濕到爛。最教肥媽媽心痛的是車厘茄:「(之前)車厘茄好靚啊,一抽一抽,嘩,全棵樹也是。見到好開心。怎知道,結霜,慘得很。」陳不凡補充謂:「凍傷了,跌滿一地,沒有用了。」還有,濕到爛的番茄、開滿花的西蘭花等等……

 

想知道兩母子如何「笑抗」氣候變化嗎?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