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高峰期 主攻10歲以下兒童 家長留意子女手腳舌頭病徵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現時本港天氣轉涼,猩紅熱更處於高峰期,家長要格外留意兒童健康!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今年有近2000宗猩紅熱個案,主要侵襲10歲以下兒童。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表示,在水痘或流感「夾擊」下,可使兒童猩紅熱病情惡化,延遲治療更可能會引致急性腎炎及風濕性心臟病,建議患者應依照醫生指引服用抗生素,並要注射水痘及流感疫苗。
家長宜留意以下猩紅熱常見病徵,及早帶子女求醫。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表示,在水痘或流感「夾擊」下,會使兒童的猩紅熱病情惡化。(王潔恩攝)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今年首11個期間,共接獲1,946宗猩紅熱呈報個案,較去年的1,244宗及2015年的1,060宗,同期數字顯著增加,當中96%是10歲以下兒童,而病人中位數是5歲。1,946人當中,大部分個案病情較輕,當中698人(36%)需入院治療,包括兩宗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個案,至今沒有死亡個案。今年個案的整體流行病學及臨床病徵與過去數年的個案相似。

2宗個案要入ICU

最近4星期,院舍錄得10宗猩紅熱,涉及6宗小學、4宗幼稚園或幼兒中心個案,共影響22人。防護中心指猩紅熱在本港全年均會出現,一般於11月至翌年3月較活躍,以及6及7月期間較高,至今沒有證據顯示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近期出現基因變異。

猩紅熱主要病徵。(衞生防護中心網頁)

最近4星期 猩紅熱感染個案趨勢

星期 猩紅熱呈報個案(宗) 院舍/學校爆發個案宗數(受影響人數)
12/11/2017 53 1 (2)
19/11/2017 48 3 (6)
26/11/2017 89 2 (5)
3/12/2017 77 4 (9)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

猩紅熱由甲型鏈球菌引起,傳播方法簡單,可令人甚容易中招。該菌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觸而傳播,病徵包括發燒、喉嚨痛,舌頭表面或會呈紅色,舌頭腫如士多啤梨。

初期身軀及頸部有粗糙紅疹

發病初期身軀及頸部可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繼而蔓延至四肢,如腋窩、肘部,而紅疹多在一周後消退,繼而指尖、腳趾及腹股溝皮膚脫落。猩紅熱有併發症包括中耳炎、咽喉膿腫、腦膜炎、肺炎等,更可引致中毒性休克綜合症。

染病後宜戴口罩及多休息,平日應注意個人衞生,預防傳染病。(視覺中國圖片)

陳以誠指出,一旦延遲治療,細菌若入血流至心臟或腎臟,數星期至數月內或會引發併發症,包括心肌或心瓣炎,甚至出現風濕性心臟病。另外,猩紅熱亦可引致急性腎炎,一旦出現腎衰竭,更可能要洗腎或換腎,嚴重更可引致死亡。

注射水痘針流感針 預防嚴重併發症

陳以誠預計,未來猩熱紅個案會不斷上升,更認為真實情況比衞生署數字更嚴重。他表示,根據醫學報告,若猩紅熱患者同時患上水痘或流感,會使病情惡化。他指出,本港於2011年便有兩名兒童因同時患有水痘而死亡。他又指,現時2014年之前出世的兒童未獲資助打水痘疫苗,建議家長應盡快帶兒童接種相關疫苗。

香港醫學會呼籲家長提高警覺,預防兒童感染猩紅熱。(王潔恩攝

香港醫學會會董唐繼昇表示,不少人可能帶菌而未必發病,但他們接觸免疫力較低的人士或兒童後,可能會感染他人並傳播甲型鏈球菌。他形容上述情況「防不勝防」,又稱雖然猩紅熱未有疫苗預防,但呼籲兒童應盡快接種水痘及流感疫苗。

現時不少家長對猩紅熱病徵一知半解,陳以誠呼籲家長應盡早帶兒童求醫,不要到最後階段、皮膚脫皮時才覺悟。他又指,延遲治療猩紅熱的後果嚴重,而青黴素類抗生素可有效治療,故有服用抗生素的必要性。他呼籲,患者應按照醫生指引服用抗生素,又指患者「不值冒險」。同時,家長亦應注意衞生,勿讓患病兒童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