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處考慮參考歐洲經驗縮短航班間距 料至少3、4年完成

撰文:黃雅盈
出版:更新:

民航處在前年開始全面啟用新空管系統後,一直風波不斷。民航處處長李天柱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處方正計劃改進衛星導航技術,以加大可容納的航班流量;同時,會參考歐洲部分機場的經驗,在安全情況下縮短航機的間距;亦會利用晚間時間,鼓勵航空公司在深晚使用低噪音的航機。

李天柱(右一)指,近年因機場的雙跑道已幾近飽和,所以本港機場的航班升降量增長受阻。(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新空管系統啟用至今仍不時有事故發生,機場要興建三跑道系統亦備受爭議。李天柱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指,近年因機場的雙跑道已幾近飽和,所以本港機場的航班升降量增長受阻,他表示機場不可以坐以待斃,所以要在三跑完工前想辦法來應付。

李天柱稱,現時民航處正考慮參考更新和改進衛星導航技術,處方亦正研究利用一套電腦模擬系統,實施「性能為本的跑道容量公布」的可行性,以利用跑道、空管等多個運作條件,及不同航班的編配組合,以釐定一個可以提升機場容量,和運作效率的航班時間表,作為跑道容量管理策略。

而他又指,民航處現探討試行「歐洲對尾流紊流類型重新分類計畫」,亦即是按國際民航對航班最大審定的起飛重量,以劃分4個不同的尾流紊流類型,包括超重型、重型、中型和輕型飛機,由於重型航機的引擎產生尾流較大,如果後面跟隨較輕型的航機,兩者之間距要較大。

民航處現探討試行「歐洲對尾流紊流類型重新分類計畫」,以加大機場的航班容量。(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縮短航班間距需多項因素配合

處方正考慮按美國聯邦航空局及歐洲空中航行安全組織於2005年的標準,重新劃分及界定航班間的尾流紊流最低間距標準,即由4種再細分為6種;令航機之間的尾流紊流最低間距縮短一至兩海里,以達至更高效使用跑道容量。不過,以上的建議涉及修改新空管系統、收集大量氣候數據、安全評估及人員的培訓,所以至少需要3至4年才可推行。

另外,民航處亦正打算更多利用深晚時段供更多航班升降,他指根據環保署的飛機噪音標準,晚間飛機滋擾是日間的10倍,所以民航處正鼓勵航空公司增加使用新型低噪音航機,例如將一架波音747客機,改為4架空中巴士A350客機,以增加客運量之餘,又不會超越晚間飛機噪音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