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天氣買少見少 學者推算全球暖化將推高體感溫度至34℃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近日天氣持續寒冷,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預計本周後期氣溫才逐漸回升。中大與浸大早前進行聯合研究,運用歷史數據及具權威的氣候模式,發現寒冬中風力愈大,人體感受到的氣溫會愈低。
相反全球氣候暖化,人類感受到的溫度(體感溫度)增速比實際氣溫高,推算若暖化未受控制,到下個世紀開始,身在香港時整年體感溫度可達到攝氏34度,極之接近人體溫度,「熱病」也會隨之增加。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陳永勤(左)及浸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李劍鋒(右)指出,地球暖化將令香港地區的體感溫度上升。(鄧穎琳攝)

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陳永勤及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地理系助理教授李劍鋒早前進合聯合研究,綜合參考歷史數據及運用七個權威氣候模式推算,發現過去數十年,陸上體感溫度的上升速度較實際溫度快,當中以低緯度地區(如香港)的情況尤其顯著,並預測有關趨勢將會持續。

陳永勤表示,人類是恆溫動物,以汗水自我調節體溫,在高溫情況下,濕度愈高,人類的體感溫度亦會愈高,「溫度高、濕度高,散熱速度就會減慢」;而在天氣最寒冷時,風速風力愈強,人的體感溫度亦愈低。

按天文台資料,本周一至周五期間,預測風力介乎4至6級,其中6級風即等於每小時41至51公里,達到3號風球的風力,故此在本周感到較為寒冷,與風力有關。

學者指極端寒冷日子未來將持續減少。(林若勤攝)

促政府研究以體感溫度作停止戶外工作指標

團隊預計,未來夏季出現極端熱日子的頻率將大幅增加,而冬天極端冷的日子則會減少。據天文台網頁資料,考慮過去及未來城市化影響、利用IPCC第五份評估報告(AR5)的多個電腦氣候模式數據及統計方法,推算本港2100年的年平均氣溫會,比1986至2005年平均23.3度為高,料屆時年平均溫或達26.3至29.3度;連同是次研究的預估數據,推算出在最高溫室氣體排放情境(RCP8.5)下,2100年身處在香港的人,其體感溫度平均會比實際氣溫高約3至4度,即屆時整年體感溫度料介乎29至34度。

陳永勤強調,阻止氣候變得極端的最好方法,是減少排放溫室氣體;香港屬高密度城市,屏風樓、劏房等地方的空氣不流通,熱島效應下,人除了感覺不舒服,與熱有關的疾病亦可能隨之增加。他預計未來政府需要採取措施應對,如以體感溫度作指標,決定戶外工作者應否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