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鋒到】六旬露宿者在街頭抗寒 向子女訛稱仍住舊居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寒風凜冽,卻不及生活迫人來得刺骨。今晚冷冷雨,市區氣溫急降至攝氏10度,無家者迎來今季入冬以來首個最低溫之夜。風霜人生,有六旬長者原可安享晚年,但卻分別瑟縮於街頭晚風之中,在這個寒冷天氣警告生效之夜渡過深宵。
他們有的有家歸不得,申請上樓遇阻滯;有人喪妻後負擔不起劏房租金,但為免子女擔心,瞞騙子女仍住在舊居。風冷,除了暖被,更需要關懷。

氣溫一夜急跌,寒風伴隨微雨,華女感恩好心人相贈絲棉被,助她渡過寒冬。(陳淑霞攝)

「如果唔係有好心人派咗張絲棉被畀我,今晚咁凍都唔知點算⋯⋯」面前這位66歲的白髮婆婆,別人都稱她為華女,她步履蹣跚地讓記者進內參觀其陋居。她的「家」以床褥及木板搭建而成,雖尚算有瓦遮頭,但位於天橋底當風位置,對於一個老人家來說,寒風蕭蕭,相信仍難以安眠,「唯有着多幾件瞓啦!」她又指,附近南昌公園雖有提供熱水的淋浴間,「但呢兩日天氣太凍,所以都無沖涼⋯⋯我自己又唔方便呢!」訪問期間,寒風刮起,她邊說邊哆嗦着。
 

+1

年多前與男友感情生變而露宿街頭

流落街頭露宿或許是天意弄人,華女原擁安樂窩,她早年原與男友及男友胞兄共居沙田公屋,可惜年多前與男友感情生變,決意分家遷出。華女本身腳疾纏身、不良於行,原可申請房屋署體恤安置,惜奔波一輪,始發現自己未於男友公屋戶籍除名,「當年我哋無結婚、無註冊,但有宣誓,」,協助她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指,現時正協助她向法援查詢,盼可盡快替她上樓,脱離這個鼠蝨肆虐的落腳點。

華女又指,自己原有三名子女,惜多年前已失去聯絡,她提起自己過去時,不禁哽咽,「有時都覺得自己累人累物。」
 

今夜寒冷,位於通州街公園的露宿者聚居地,仍有不少人睡在街頭。(陳淑霞攝)

妻逝後無力負擔租金

餐風露宿、勇抗寒流的還包括陳伯(化名),他68歲,今夜以厚綿被包裹全身禦寒,聯同其自行堆疊的帆布床及太陽傘大本營,於公園內自成一角。陳伯原與妻子租住大南街套房過活,惜年多前其妻逝世,領取綜援的他無能力再繳付3,000多元的租金,「兩個人就話勉強交到租,但得返自己一個,就邊有能力啫!」輪侯公屋遙遙無期,入住老人院又被剝奪自由,流落街頭、以天地為被是他唯一選擇。

記者問他「你沒仔女?」,豈料答案出人意料,他有一對30多歲的兒女,均已成家立室,「不過佢哋唔知我露宿中,都唔想佢哋擔心啦。」陳伯輕描淡寫道。原來陳伯佯稱仍住在舊居,故陳伯子女尚蒙在鼓裏,「我之前住8樓吖嘛,佢哋之前嚟過話樓梯多,所以依家多數都喺出去飲茶多。」

社協聯同一眾義工出動,於這寒夜向無家者送暖。(陳淑霞攝)

陳伯又坦言,曾於今年打風期間入住政府開放的暫避中心,「但見過鬼都怕黑,就算依家再凍,都唔會再返入去住。」既擔心家當盡失,又懼怕品流複雜,「半夜熄哂燈,好多人偷嘢。」他又指中心派發的棉被污糟,「好似好耐無清洗咁」。

社區組織協會今晚聯同協會義工、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外展義工合共廿多人,當中包括中學生及大學生,亦有南亞裔青年。帶備四大袋紅白藍膠袋,前往深水埗通州街公園附近向露宿者派發物資,包括地蓆、睡袋、生果、毛衣、飲品等。負責領行的吳衛東出發前曾笑指:「好大雨喎!點算好啊?」一眾義工旋即以熱血抗衡冷雨:「唔緊要!我哋風雨不改,一呼百應㗎嘛!」

位於南昌社區中心的臨時避寒中心外天橋,仍有不少無家者寧願堅守舊地。(陳淑霞攝)

政府頻頻趕絕露宿者

吳衛東指,港府未有露宿者友善政策,且自今年起更對無家者所持態度轉差,每隔數個月便於各區掃絕露宿者,而他們更面對「三路不通」的困境,包括劏房未設租務管制,租金難以負擔、資助宿舍居住期短、以及上樓遙遙無期,結果走投無路下再度露宿。

另一邊廂,寒冷天氣警告現正生效,17區臨時避寒中心亦有開放,記者今於約7時許前往南昌社區中心視察,現場大約有十多名人士在中心內暫避,部分人正排隊輪候熱水淥杯麵,禮堂內亦設有床褥,予暫避的市民席地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