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臂撞橋】「興翼橋」服務慈幼師生40載 同學東大街午飯受影響

撰文:蔡正邦 呂凝敏 陳永武
出版:更新:

重型吊臂車前日(20日)駛經柴灣道斜路時,吊臂撞毀一條行人天橋部分橋身,路政署昨早將西行一段天橋拆除。涉事天橋為慈幼英文學校的師生常用設施,陳婉琪校長指,該條行人天橋歷史悠久,早年由陳興翼神父向當局提出興建,故又有「興翼橋」之稱,翻查資料,「興翼橋」已有40年歷史。

涉事行人天橋座落慈幼學校正門外。 (陳永武攝)
陳婉琪校長今早到校門外視察同學回校情況。 (陳永武攝)

涉事行人天橋遭撞毀後,路政署派人拆除西行一段,影響附近慈幼英文學校的師生使用,該校小學部馮副校長指,意外當日聞封路一事一度感到擔心,惟其後得悉昨日(21日)已重開路段。由於天橋落橋處位於學校正門,路段較窄,「係嗰個位置比較緊張,較多街坊出出入入」,學校派員巡視後,認為校巴可改由南閘駛入,校巴公司亦表示能夠配合。有該校老師表示,行人天橋暫停使用對師生有輕微影響,故於意外當日便以短訊通知學生,提醒他們回校時做好準備,她認為乘搭巴士及港鐵回校的學生不受事件影響,需經東大街及乘搭電車回校的學生則較大影響,而學校較多學生在午飯時間走到東大街用膳亦會受影響,「可能要行多5至10分鐘」。

就讀小五的陳同學亦感「封橋」後「有少少唔方便」,故今早特意提早出門時間。 (陳永武攝)
有慈幼學生表示「封橋」後需提早出門上學。 (陳永武攝)
宋小姐兒子平日乘搭電車上學,需使用該條行人天橋,天橋暫停使用後,影響其上學時間。 (陳永武攝)

陳婉琪校長則表示,事件對師生影響不大,學校內聯網亦已提示學生應如何過馬路,她指部分學生乘坐巴士上學,不需使用行人天橋,故影響不大;相反在筲箕灣道居住的學生較多使用行人天橋,「依家要東大街經下路行,用多幾分鐘」。陳校長指涉事天橋歷史悠久,早年由陳興翼神父花了很多時間向當局申請興建,讓學生能安全過路,故該橋又有「興翼橋」之稱。陳校長盼當局完成維修工程後能盡早重新開放,讓師生及街坊重新使用,陳校長亦歡迎天橋維修後,路政署能配合加設無障礙設施。翻查資料,陳興翼神父現時年約87歲,早於1978年在任慈幼學校校監時,力促政府在學校外興建行人天橋,方便學生安全橫過柴灣道,故該橋目前已有40年的歷史。陳興翼神父與陳日君樞機為意大利慈幼宗座大學的舊同學,二人相識六十多載,感情要好。

就讀小六的鄧同學表示,午飯時間經常使用該條行人天橋前往東大街,現時兜路需多用3至4分鐘。 (陳永武攝)

就讀慈幼中四的黃同學表示,得知行人天橋暫停使用後,擔心上學時間受阻,提早15分鐘出門。就讀小六的鄧同學表示,午飯時間經常使用該條行人天橋前往東大街,現時兜路需多用3至4分鐘,另一名就讀小五的陳同學亦感「封橋」後「有少少唔方便」,故今早特意提早出門時間。其子在慈幼學校就讀小四的宋小姐指,因兒子平日乘搭電車上學,需使用該條行人天橋,天橋暫停使用後,影響其上學時間,「用多成十分鐘,咁麻煩不如行返學好過」。

曾在慈幼學校就讀六年的校友葉鈞頌先生表示,「興翼橋」約在1978年建成,事緣當時母校門前的一段柴灣道是交通黑點,意外頻生,神長們擔心學生出入安全,促請政府在附近興建一條行人天橋,並在行人道旁豎立防撞鐵欄。據1977年2月8日香港工商日報報道,2月7日時任市政局副主席的胡鴻烈受邀在慈幼中學周會上演講,有傳時任校監的陳興翼神父趁機向胡鴻烈提出在校外對開興建行人天橋,經過陳興翼神父多番努力後,兩者都先後建成,而「慈幼仔」亦稱該橋為「興翼橋」,力爭建橋事件多年來在校內流傳。葉鈞頌表示,「興翼橋」建成40年來,相信是首次遇上意外,據葉了解,陳興翼神父近年已退休,定居台南,精神不俗。

1977年2月8日香港工商日報報道,2月7日早上時任市政局副主席胡鴻烈受邀在慈幼中學周會上演講。有傳時任校監陳興翼神父趁機向胡鴻烈提出在校外對開興建行人天橋。 (校友提供圖片)
慈幼學校在學校網頁講述行人天橋被撞事件。 (互聯網截圖)
馮副校長今早亦在校門外視察上學情況。 (陳永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