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邨變「銅水邨」 黃碧雲質疑當局教錯工人 錯誤使用松香膏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經歷鉛水事件困擾後,有紅磡邨居民近日發現,水龍頭隔網出現藍白色不明顆粒,經化驗後證實是銅氧化物,當局承認或因接駁喉管時過量使用焊料所致。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質疑,水喉工人過往接收錯誤指引,過量使用無鉛焊接劑松香膏,以致喉管出現藍白色的銅鹽,斥責當局監管不力及懷疑建造業議會錯誤教導工人,促請當局解釋食水安全監管程序。
水務署回覆指,市場上焊接劑產品有兩種,一種只建議在管端表面塗上,另一種則建議在管端及配件裏面都塗上,在使用焊接劑時,從業員必須按照製造商指示,以免影響焊接口質量或對喉管造成侵蝕,如發現使用過量焊接劑,應將多餘的清除。

黃碧雲參考外國指引,懷疑當局錯誤教導工人,致錯誤使用松香膏。(勞敏儀攝)

參考文件或有誤   黃:愈睇愈驚

黃碧雲參考接駁喉管時所使用的無鉛焊料松香膏說明書,以及英國水務規管顧問計劃WRAS,發現「愈睇愈驚」,因指引已說明松香膏使用劑量「愈少愈好」,且不能塗在管道裡面,但翻查建造業議會去年3月發布的《接駁銅喉參考文件》,發現在教導銅管焊接步驟時,教導「用清潔毛掃將焊接劑(俗稱松香膏)均勻地塗於管端表面和配件裡面整個焊接部分」,另網上有城大與房協合拍短片,也是按上述方法教工人接駁喉管。

黃色樽是喉管燒焊前常用的無鉛焊接劑松香膏,具揮發性及刺鼻,吸入容易令人不適。(勞敏儀攝)

質疑當局錯誤教導工人 引發「銅水事件」

黃碧雲對以上發現感「非常震驚」,指塗過量松香膏令喉管出現銅鹽,雖不會溶於水,但會令喉管銅離子增加,甚至穿破,質疑若政府指引有誤,罪不在工人,而是當局認知錯誤,擔心屋邨食水安全。

她又指,水喉工人重新接駁喉管後只會開水沖3至5分鐘,直至食水沒有泡沫出現,但參考英國有關指引,發現由於松香膏屬油性,故需開熱水沖3小時,才有助減低風險,認為當局應參考,若實行應豁免一個月水費,減低居民負擔。

黃碧雲表示,不少鉛水屋邨在更換喉管後沒有裝上沙隔或工人沒有移走沙隔沖水,令藍白顆粒「直出」或在沙隔囤積,並指藍白色顆粒不能食用,若進食少量可能會令人嘔吐,重覆食用或令肝腎受損,呼籲鉛水屋邨居民檢查沙隔,若沒有則要盡快安裝。

黃碧雲指,把松香膏塗在喉管裡面,會把膏狀愈推愈入,燒焊後會變成藍白色顆粒。(勞敏儀攝)

促有關部門交代有否嚴重失職

她又表示,有水喉工人反映,「驚痴唔實及漏水,所以會搽多啲松香膏」,且本港不如外國般有安全指引,沒有教導工人在使用松香膏時需配戴膠手套及護目鏡,使用後需洗手等,令工人可能疏於防範。她質疑,水務署缺乏水質專家,監管時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促請水務署、建造業議會、房署等交代是否有嚴重失職及無知,錯誤教導工人。

紅磡邨二期的紅日樓、紅昕樓及紅曜樓於2015年驗出食水含鉛,房屋署遂為單位更換喉管,但有居民於更換水管後,在水龍頭隔篩發現有藍白色顆粒,擔心影響健康。水務署檢驗後指顆粒為銅氧化物,初步估計是焊接新喉管時使用的焊接劑與銅喉管產生氧化而成,但水樣本內的銅含量沒有超標,不影響食水安全。

水務署回覆指,市場上焊接劑產品有兩種,一種只建議在管端表面塗上焊接劑,另一種則建議在管端及配件裏面都塗上焊接劑,而議會的參考文件展示了在管端及配件塗上焊接劑的做法,以作清楚示範。署方指,如焊接劑用得不夠,會影響焊接口質量,喉管或會出現滲漏;若焊接劑用得過多,會對喉管造成侵蝕,或會影響喉管耐用性。焊接後亦須適時為喉管進行清潔及沖洗,以沖走喉管內可能殘留的焊接劑或可能形成的銅氧化物,由於銅氧化物不溶於水,不會對食水安全構成影響。

水務署呼籲市民,由於食水龍頭隔篩有助阻隔水中的雜質,用戶不應將其移除,並應定期清潔,以去除隔篩內的雜質;喉管內如有銅氧化物形成,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被沖到食水龍頭隔篩的銅氧化物便會逐漸減少甚或消失。 對於黃碧雲建議殘留在喉管內的焊接劑須用熱水清洗,水務署澄清現時香港普遍使用的焊接劑皆為水溶性,用水便能有效清洗而不須使用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