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以過快速度注射癲癇藥物 公院病人心跳一度停頓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醫院管理局今日(25日)發布最新一期的《風險通報》季刊,2017年第3季共接獲21宗公立醫院呈報的重要風險事件,其中一宗以過快速度向病人注射癲癇藥物,病人及後心跳一度停頓,幸經搶救後恢復心跳,再轉入深切治療部治理。有藥劑師指,事件中注射速度超過安全上限,有機會引致血壓下降、嚴重心律不正和心房顫動。
此外,同期出現13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包括手術後遺留一卷紗布在病人陰道內、去年9月公布「開錯腦」事件、病人腦出現細氣泡等。

公立醫院發生一宗以過快速度向病人注射癲癇藥物,病人其後心跳停頓的個案。(視覺中國圖片)

2017年第3季共錄得21宗呈報重要風險事件,當中包括20宗藥物事故及1宗錯誤識別病人身分個案。其中一宗涉及一名曾進行腦部手術,並有心臟二尖瓣問題和心房顫動的病人,因痙攣和心房纖顫入院。醫生向該病人處方了750毫克的癲癇藥物苯妥英鈉(Phenytoin),應該以30分鐘速度向病人間歇靜脈滴注,但錯誤調較成10至15分鐘的速度。其後病人心跳停頓,搶救後恢復心跳轉入深切治療部治理,病人於19日後出院。

料與經驗和知識不足有關

《風險通報》指,病人心跳停頓可能與過快的注入速度或病人原有的嚴重疾病有關。《風險通報》認為,事件成因是經驗和知識不足,建議在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加入相關處方提示。2017年第3季其餘的重要風險事件還有7宗向有已知藥物敏感病人處方錯誤藥物,其中一人出現過敏反應需要治理。

張德輝提醒,醫護人員注射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是否合理速度,說「如果太心急就會出事。」(資料圖片)

注射速度不應超過每分鐘50毫克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解釋,苯妥英鈉是透過穩定神經傳遞訊息,減少癲癇症狀,但如注射得太快,有機會出現血壓下降、嚴重心率不正、心房顫動而影響心跳。崔俊明說,醫學上已知注射速度不應超過每分鐘50毫克,上述情況每分鐘平均注射50至75毫克是超出安全上限。如果因注射速度出現血壓和心跳問題是「冇解藥」,崔指一般只能靠血壓藥和心臟除顫等支援治療助病人症狀改善。

香港大學醫學院腦內科教授張德輝同樣指出,苯妥英鈉的注射速度不應超過每分鐘50毫克,注射過快會出現血壓過低甚至影響心跳停頓需要救急,因此注射同時會安排心電圖監察病人情況。張德輝說,很多時苯妥英鈉靠護士以人手慢慢注射,提醒醫護人員注射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是否合理速度,說「如果太心急就會出事。」

公立醫院發生一宗以過快速度向病人注射癲癇藥物,病人其後心跳停頓的個案。(視覺中國圖片)
有一宗公院手術,在病人陰道內遺留一卷紗布。(風險通報截圖)

紗布留陰道3日始取出

2017年第3季同期共錄得13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其中一宗涉及一名女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陰道手術後,陰道被置入了一卷紗布作止血之用,本預計在手術翌日取走,但該術後護理指示未有記錄在案。病人術後3日出院,在家中才發現陰道有異物,要再回到醫院取出紗布,病人沒有出現感染或出血。《風險通報》提醒要將術後護理程序清晰記錄在病人檔案中。

其餘醫療風險警示包括醫管局去年7月公布瑪嘉烈病人左腦積血被開右腦事件;去年8月伊利沙伯醫院一名曾接受靜脈注射營養液的68歲男病人,右腦出現微細氣泡導致急性中風;去年9月明愛醫院驗錯捐贈者組織等,另外還有多宗錯誤部位施行程序、病人體內遺留物件、媽媽未經準許帶走9個月大嬰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