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內桃源‧有片】圖看林村桃花園今昔盛衰 收地建屋劏開桃花田

撰文:魯嘉裕
出版:更新:

大埔林村一直為本地桃花園集中地,熟悉大埔的花農森哥以相機拍下90年代林村農地的歷史照,記錄了林村農業多年變遷,由昔日車水馬龍的桃花旺地,到今天村屋陸續興建,農田被分割至「四分五裂」。森哥指,現時本地桃花的生意與產量已今非昔比,不少花農因年紀老邁而相繼退休,不少桃花場亦因後繼無人而結業。

森哥除了以相片紀錄八、九十年代大埔的演變,亦見證過大埔農業盛衰。(蔡正邦攝)

居住大埔多年的攝影愛好者森哥,除了以相片紀錄八、九十年代大埔的演變,亦經歷過大埔農業盛況。父親早於80年代開始於林村坪朗經營農場,森哥指當時大片農地分別種植四季桔及桃花作批發,高峰期每年出產近4000盆桔及600棵桃花。

看花、落訂、探花、取花

而當時正值經濟風光,桃花生意亦是最旺盛,臨近年晚大批市民會駕車前來買桃花,林錦公路兩旁不時因泊滿車輛而造成塞車,「商場、酒樓會買本地花,一般家庭都鍾意入嚟買花」,森哥指有些市民更會一年前來4次,為求欣賞桃花,「一次嚟睇,一次嚟訂,一次嚟拎,得閒又會嚟睇吓」。

收地分割桃花田 桔海變村屋

其中一張攝於1992年12月的圖片,森哥拍下農田當時仍然種滿密密麻麻的四季桔及桃花,而如今於同一位置,一片桔海已經換成村屋,而另一邊則仍有農地種了十多棵桃花。森哥指農場於2000年開始已沒有種植四季桔,改由內地入口。

農田四邊均被村屋包圍,森哥笑稱像「金屋藏嬌」。(魯嘉裕攝)

村屋包圍農田 桃花產量大減

80年代後期開始,林村桃花生意連隨農業式微,森哥稱主要原因為不少農地逐步被收回建屋,例如其農田以前面積近十多萬呎,但由00年代開始範圍逐漸被收回及分割,現時農地只剩餘四、五塊小田地。

於坪朗多間三層高村屋之間,森哥穿過曲折村屋窄巷,方到達到多塊面積約千多呎的農田,四邊均被村屋包圍,森哥笑稱農田像「金屋藏嬌」。而桃花產量亦大減,由80年代約600棵縮減至約200棵,批發生意亦轉為零售。除了農地減少,不少花農亦因年紀日漸老邁而相繼退休,森哥稱於80年代有十多個農場經營,現時減少至少一半。

昔日經濟風光 買桃花唔講價

現時本地桃花生意額,森哥稱與以前「無得比」,「以前啲人買桃花唔講價錢,你話幾千就幾千,廿年前賣緊幾千,宜家反而只賣二千幾蚊」,加上近十多年由內地進口的桃花質素提高,亦令本地花客源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