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建資助院舍涉冗長規劃 現屆政府計劃 再下屆才「收成」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現屆政府將於本周三(28日)公布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今(25日)發表網誌,表示外間不少聲音促請港府在財庫大量盈餘下,應大幅度投放資源增加政府資助安老宿位,但他反駁指,興建安老院舍涉及冗長規劃過程,動輒逾10年,「現屆政府計劃興建的安老院便要等下一屆,甚至再下一屆政府才可見到『收成』」。
他又指,若要滿足新增資助安老院需求,每年平均都要興建約7間;倘單靠興建資助安老院,並不能紓減輪候者眾的情況,港府將加強發展社區照顧服務,亦會寸土必爭,繼續努力物色合適項目增建安老院。

羅致光指,興建安老院舍涉及冗長規劃過程。(勞福局局長網誌截圖)

羅致光今以「安老服務之寸土必爭」為題撰文,提及增加資助安老院舍的公眾迷思。他指,不少人誤會有盈餘,便能大幅增加政府資助安老宿位,「儼如政府只要有錢,便可變出大量的資助安老院舍。」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舉例指,去年初開幕的一間安老院,由納入規劃大綱至開幕,足足用了19年,就算是由宣布啟動至開幕,也要13年。

他續解釋,公共工程由規劃至完成需時,另一「覓地」興建安老院的可行性,則可在個別的發展項目的批地或賣地條款中,規定該用地的買家要負責在上址興建具基本設施的安老院舍。

他舉例指,例如在2012-13年度及2013-14年度,政府就曾分別在元朗及屯門兩個發展商的私人發展項目中,加入興建資助安老院的要求,由發展商負責興建,再由奬券基金支付相關建造開支,完成後移交社會福利署,再由社會福利署物色合約院舍的營運者。這兩個項目前後所需的時間約為7年。

他另強調,在未來幾年單是要滿足新增的資助安老院需求,每年平均都要興建約7間,但在進行的項目中,未來幾年能完成的平均每年只有2至3間。若單靠興建資助安老院,只會令情況惡化,未來數年的輪候人數只會不斷增加,輪候時間會愈來愈長。他表明會加強發展社區照顧服務,以期達至「居家安老」和減少住院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