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評增建公屋為最急切的扶貧政策 其次為增加門診服務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社褔抗貧聯盟於今天(25日)中午舉辦民間扶貧高峰會,就「青年貧窮」、「照顧者及兒童」、「基層住屋問題」三個課題,邀請公眾共同商討對策。
社褔抗貧聯盟早前於各地區中心,要求受訪者就27項市民認為在香港應該推行的扶貧政策作評分,其中1分最急切,而7分則為最不急切。結果顯示,增建公屋為第1位(1.84分),其次為增加門診服務(2.01分)。

市民評增建公屋為最急切的扶貧政策,得1.84分。(文雪萍攝)

調查:增建公屋為最急切的扶貧政策

過去兩個月,社褔抗貧聯盟於各地區中心,要求受訪者就27項市民認為在香港應該推行的扶貧政策作評分,其中1分最急切,而7分則為最不急切,總投票數為1,513票。結果發現,增建公屋為第1位(1.84分),其次為增加門診服務(2.01分),第3位則是制定標準工時及超時工作補薪制度(2.02分)。

趙永佳指出,年紀較小的青少年仍未有工作能力,其家庭負擔較大,故有關貧窮率較高。(文雪萍攝)

18歲或以下的青年貧窮率均逾20%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18歲或以下的青年貧窮率均逾20%,當中16歲的貧窮率更高達24.6%,反之24歲的青年貧窮率則為9.4%。教大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趙永佳解釋指,年紀較小的青少年仍未有工作能力,其家庭負擔較大,故有關貧窮率較高,即年紀越小貧窮率越高。

他續稱,統計亦指出患有病疾及傷殘等青年其貧窮率為33.5%,較失業青年的24.8%為高。在新移民方面,來自中國大陸的青年貧窮率為27.3%,而來自發展中國家則為19.7%,如印尼、南亞等地方。

趙永佳指,政府於2016界定一人家庭的貧窮線為4,000元,惟目前政府未有針對青少年貧窮作數據調查:「睇官方報告,睇唔到青年貧窮問題。」

市民可於白布上寫下自己對扶貧的想法及意見。(文雪萍攝)

社聯行政總裁、扶貧委員會成員蔡海偉指出,在香港的小數族裔貧窮人口比例較高,惟目前政府分開不同部門去他們照顧需要,如入境處及社署等,沒辦法完整地進行服務計劃。蔡呼籲,市民明天(26日)到關愛基金舉行的公眾諮詢會,發表意見、走出第一步。

今次活動亦設有真人圖書館、劏房體驗、電影放映會、攤位、展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