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炒姜國元】《安裕周記》借鏡歷史剖析時政 重溫經典文章

撰文:周潔媚 阮佩君
出版:更新:

曾任《蘋果日報》總編輯的資深傳媒人姜國元,多年來以筆名「安裕」於《明報》「星期日生活」撰寫專欄。姜國元善以美國或日本近代歷史佐證,剖析當代香港時政及國際局勢,題材涵蓋本地及國際時政,如高鐵、功能組別、新聞自由等議題,帶領讀者擴闊思考,字裡行間足見他對中外歷史真正做到「融會貫通」,2013年更將專欄文章集結成書,出版《安裕周記》。

《明報》以節省資源為由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消息令人錯愕及惋惜。

論一國兩制

這齣劇正由荒誕劇變成悲劇,七百萬巿民不僅是座上客,也是這劇的主角。
《十年‧黑霧》(散文集《安裕周記》自序) 15/07/2013

安裕回憶十年前於《明報》「星期日生活」開始撰寫專欄的因由,再引用日本作家松本清張出版長篇推理小說《日本的黑霧》中的後記,指受對方啟發,望能從糾結歷史中梳理出頭緒來,並指出香港過去十年因「一國兩制」荒腔走板,推動人們追求歷史真相。

明報職工協會要求公司收回解僱姜國元的決定。(羅君豪攝)

【系列報道:明報突然解僱執總姜國元】

論新聞行業

閃過念頭接下來的十四天,醜聞佔據最主要的位置,香港巿民自頂至踵痛快淋漓的接受了真正新聞自由的洗禮——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這不僅是Todd Gitlin的成名之作,而是特區大大小小前前後後官員面對的境况。
《從「新聞記」到新聞記者》04/03/2012

安裕感觸香港新聞記者為天地立心,在選舉時發掘黑材料,令特區政府現任和前任高官的醜聞破土而出,包括曾蔭權、唐英年及梁振英,直指香港腐朽的根源,是和諧社會的溫牀,更表示香港缺乏社會監察,回歸後的公民教育只是唱好祖國,提出批評卻往往被指為「別有用心」。

【鍾天祥:高薪是裁員準則 員工:為何不是你走?】
【蔡子強:少數讓我心悅誠服追看的專欄 就是《安裕周記》】

一人一政時日有限,新聞表面上只有二十四小時壽命,卻在歷史長河裏永久長青。這不是宿命,而是必然。
《他們不能把我們都殺光》16/02/2014

安裕以李慧玲當年無理被商台解僱為主軸,並引用其「鬥長命論」作文章開首,探討政府打壓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議題,又引用越戰年代紐約大學學生從教學大樓窗外扔出寫着「They Can't Kill Us All」(他們不能把我們都殺光)的巨型橫額,簡單一句表達新聞記者的戰意和鬥志。

就是這些人,在天茫水渾的亂世保住了人間青山,在國家機器臨頭之際發光發熱,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自己。
《報人》26/10/2014

以《華盛頓郵報》前總編輯布拉德利,在水門案的新聞編採指揮若定的事蹟,炮轟「愛國主義」;同時讚賞布拉德利的言行對得起「報人」二字,而非實務性的「新聞工作者」,指他於民眾知情權以及監督政府之間,做到無休無悔。安裕讚揚這類「報人」在亂世中保節,無愧於時代及自己。

明報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後,惹起多名員工激烈反彈,他們到報社樓下舉起標語抗議。(羅君豪攝)

論程翔事件

以史為鏡,一九八四年的《美洲中國時報》以及今天特區某些人都是胸懷大志要闖一番事業之輩,他們都自覺或不自覺走上魏忠賢先淨身後進宮再爭天下之路;既然如此用心良苦,雖是其心可誅,深究之下卻不得不覺得其情可憫了。
《自閹-從《美洲中國時報》想起程翔》20/01/2008

以《美洲中國時報》結業,以及由該報資深台灣記者親撰書本為例,講述傳媒如何因受壓以「自閹」,對照當時香港傳媒未敢大幅報導程翔在內地被關押的消息,文末又以明朝魏忠賢以二十二之齡自閹進宮當太監,諷剌有人「用心良苦」自閹爭天下。

論《明報》撤換總編輯劉進圖

輾轉反側不能成眠是因為想起冬日下午《明報》年輕人的臉容,電視上,清勁北風之下柴灣朝海路旁是一臉的不甘心和不放棄,他們要的是一個明白和一個承諾——為什麼要撤換總編輯而以外地人取代、要求管理層承諾一貫以來的編採方針不變,態度清晰,意志堅決。
《報業這盤生意》12/01/2014

以美國《華盛頓郵報》及《紐約時報》的發展史,印證「賺大錢也不能令報紙更自由獨立」信念,回應當時《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撤換的風波,紓解《明報》員工對編採自由的焦急與期待。

論劉進圖遇襲案

明報職工協會去信公司管理層,提出兩點要求,包括重新檢視解僱姜國元的決定,及公開公司營運情況(財務狀況)以釋除疑慮。(羅君豪攝)
克服恐懼,戰勝恐懼,就像墮馬受傷後從此不怕的蒙田、經濟崩敗後再建國家的小羅斯福那樣,終生無畏。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02/03/2014

文章開首引用前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如何以就職演說治療失去信心的美國社會,又以撰寫《論恐懼》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墮下馬背重傷瞬間克服死亡恐懼,回應劉進圖被斬血案,指有人企圖以恐懼令社會麻木、傳媒噤聲,鼓勵讀者借鑑兩者經驗,達致終生無畏。

論2012年特首選戰

在這個選舉裏,這一票投下去就是同意這種荒謬,就是一種犯罪。
《To Vote, is To Sin》19/02/2012

以1988年《紐約時報》於美國大選前夕發表評論《To Vote, is To Sin》,儼如對當時的候選人公開投下不信任票的事件,反照2012年特首選戰前夕,爆出唐宮僭建事件及梁振英漏報西九文化規劃比賽事件,印證社會量度候選人的荒唐。

【鍾天祥決定炒安裕? CEO張裘昌:無錯!】
【作風敢言執總安裕今晨被解僱 明報董事局回應:你問鍾天祥啦】

論高鐵撥款風波

【張秀賢:與其食花生 不如想想如何抵抗凜凜北風】
【前執總馮成章:炒掉一枝健筆 明顯不能服眾】

當政府高官說要用六十年代暴動後大搞青年舞會的政策來平復年輕人的不滿時,那種訕笑是不恥的。不是說這些青年舞會是落後老套,而是連病灶也搞不清,卻大言炎炎的說要斷症開刀。
《今天誰也不怕誰》10/01/2010
明報職工協會發起「貼牆行動」,一眾《明報》員工在明報工業大廈外牆貼上「不明不白」字句,表達公司在未有交代任何原因下,突然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羅君豪攝)

以電視鏡頭播出時任運房局局長鄭汝樺的疲態開首,述說香港因反高鐵而開展的學運,並以60年代的美國和日本社運作比,指出八十後為「家園」二字奮不顧身上街抗爭,政府卻對年青人的不滿全然不知,又指若以世俗功利來看本土,必然犯上悲劇性的錯誤。

論新生代於區選冒起

世代更迭是自然規律,未來的香港變化,與新一代的崛起無法分割。
《生於八十年代》29/11/2015

安裕以馮檢基落敗區選一幕為首,指香港新生代冒起,生於八十年代的年輕當選人將成注目一群,傳統政治分析將無法觀測這一代的政治能量為何;然而,上一代政治參與者因傲慢、僵化而被選民唾棄。安裕指,於統治者來說,政治新人雖未能撼動社會,但其本土色彩或會引起統治階層憂慮,最後更寄語世代更迭是自然規律,未來的香港變化,與新一代的崛起無法分割。

《明報》靈魂人物、執行總編輯安裕突然被解僱後,員工紛紛表示憤怒,有人在他的辦公桌貼上鼓勵字句:「你的經驗,你對新聞的熱誠,是後輩最寶貴的資源!」(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