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嘉烈醫院推措施減廚餘 一年省逾7萬份餐 免做「大嘥鬼」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每天廚餘棄置量可高達3,600公噸,數量驚人。瑪嘉烈醫院避免成為「大嘥鬼」,早於2015年12月推行減少病房廚餘措施:在飯前先查詢病人用餐需要,統計當刻所需數量,以免病人收到飯餐後卻原封不動,造成浪費。
醫院日後亦會改變現時以脫水處理廚餘並丟棄的做法,改為將廚餘送至即將啟用的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瑪嘉烈醫院自2015年12月起推行減少病房廚餘計劃。(由瑪嘉烈醫院提供)

院方早於2015年在骨科及外科共四個病房推行為期約兩個月的先導計劃,先安排職員在截止訂餐前詢問病人的用餐種類及需要,如病人需禁食、手術前、休假回家、家屬送飯而不需用餐,遂在訂餐系統更新以通知廚房,結果該四個病房的未食用餐比率由31%降至11%,院方遂在同年12月將計劃擴展至全院推行。

楊慧潔表示,醫院每半年進行調查以監察病房廚餘數量。(陳澔琳攝)

廚餘顯著下降 全年減省逾70,000份餐

除預先詢問病人外,措施亦包括預設所有外科病房新症病人,需禁食而無需用餐;延長訂餐時間,方便病房職員點餐等等,新措施下,院方發現全院的未食用餐數量由2016年2月的13.62%大幅下跌至去年8月的6.69%。

瑪嘉烈醫院行政事務總經理楊慧潔指,醫院能容納約1,400名病人,每天需準備大概4,000份飯餐,推行此計劃後,每天可減少197份,全年可減省逾70,000份。

安排兼職員工負責送餐 減「寧濫莫缺」觀念

以往,如病人本來取消飯餐後來卻要求用膳,病房職員需填寫訂餐表格再自行到廚房拿餐, 此舉令職員情願「寧濫莫缺」,不會主動為病人取消飯餐;院方為加強誘因,在計劃實施一年後,聘請一名兼職員工額外送餐予各病房,並簡化流程以減輕職員工作量。

支援服務部高級院務經理郭詠儀指,醫院入住率及病人流動性高,而且病人始終難以控制胃口,因此職員難以準確預測點餐數量。

向病人了解需要後,病房職員會利用訂餐系統點餐。(由瑪嘉烈醫院提供)

廚餘日後送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處理

一級廚務主管陳慧雯表示,廚房會分批烹調食物,避免剩餘過多飯餸,同時會定期變更餐單及改善食物味道,以滿足病人需要及喜好。問及廚餘的處理方法,她表達現時僅可將廚餘脫水處理後丟棄,日後會將廚餘送至即將啟用的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