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社工】10年經驗碩士輔導員恐被篩走 業界轟被抺殺努力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教育局在上月27日公布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政策詳情,在新資助模式下,公營小學可開設一個學位社工職位,或領取一項等額的津貼,供其自行聘用駐校註冊學位社工或向社工服務機構購買駐校註冊學位社工服務,涉及全年額外開支1.38億元。
然而,部分現職小學輔導工作崗位的學生輔導人員(SGP),並未持有社工學位,新政策下有可能須與學校解約。擁有10年小學駐校社工經驗的黎家昌,雖然同時擁有社工副學士、社會科學學士、教育輔導文學碩士、註冊社工等資歷,惟在最新「一校一社工」政策下,並不符合當局「學位社工」的要求。
黎家昌批評,政府的做法是抹殺一眾學生輔導人員的努力,有關政策很大機會篩走富經驗的人員,無助解決近期頻頻出現的虐兒問題。他又表示,一旦遭解約會十分徬徨,並坦言:「唔知可以有咩打算。」

白明暉(左一)及黎家昌(右一)現職小學學生輔導人員,邵家臻(中)正為他們爭取應有權益。(鄺曉斌攝)

申請入讀社工碩士課程4次不成功

「我曾經申請入讀中大社工碩士課程4次,但僧多粥少,全部都唔成功。」黎家昌表示,自己並非抗拒成為學位社工,而是本港目前的社工銜接學位並不足夠。他舉例指,目前本港只有明愛專上學院提供社工銜接學位課程(Top-up Degree),而且每年只有55個學額,僧多粥少:「進修係因為自己有心,而唔係因為政府搬龍門。」

教育局早前指,由於現時部分領取「學生輔導服務津貼」的公營小學,或與聘請學生輔導人員或提供社工服務的機構訂定超過1年合約,故教育局會提供三年過渡期,讓學校在2021/22學年前轉用新資助模式。

(資料圖片)

黎家昌指出,修讀社工學位需時2年至3年,加上缺乏銜接學位的情況下,並不保證能順利入讀,因此三年過渡期對他來說並不足夠。他批評,富有多年經驗的學生輔導人員,會較剛畢業的學位社工更了解校情及學校需要。

黎家昌又表示,目前服務的學校對新政策仍未有定案,惟校方很希望他可繼續任職。

有類似情況的亦包括擁有社工文憑、註冊社工資歷的白明暉,自2011年開始已開始在擔任小學的學生輔導人員,其間有進修家長教育、遊戲課程。在新「一校一社工」政策下,白明暉擔心不能與學校續約,惟學校目前仍未表明態度。

質疑政府令學生輔導人員與學位社工對立

白明暉認為,自己不需要社工學位協助工作,反而修讀輔導課程會比社工課程更深入。她批評,若小學突然撤換社工,對正在跟進的學生、家庭個案會有負面影響,當中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更是需要較長時間建立關係,「政策令大家工作環境更混亂……政府製造學生輔導人員與學位社工對立,我唔明白政府用學位社工取代我哋有咩用處。」

邵家臻(中)批評,一校一社工政策可能會「殺錯良民」。(鄺曉斌攝)

「一校一社工」變「1換1」

對於「一校一社工」政策,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批評,本來以為政策是「1+1」,即是1名學位社工加1名學生輔導人員的形式;惟現時的情況變成「1換1」,即以1名學位社工,換走1名學生輔導人員,「呢種震盪係無必要,小學生同家長都會受影響!」

邵家臻又指,樂見政府著手改善輔導服務,但由於政策設計問題,很可能導致「殺錯良民」。他表示,明日(11日)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是關鍵日子,將會提出多項動議,追問及要求政府回應有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