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睇清】貝類海產過敏冷知識 是否要對所有海產「說不」?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本港有調查指出,約2%港人對貝類海產過敏,進食後輕則會痕癢難當,重則呼吸困難甚至休克。
為甚麼吃完貝類海產會「周身痕」?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屬於該2%有過敏的人士?有貝類過敏,是否要戒口拒絕所有海產?貝類過敏,又能否根治呢?《香港01》整理了一系列貝類海產過敏冷知識,協助大家更了解這個「飲食陷阱」。

1. 為甚麼吃了貝類海產後會「周身痕」?

蟹肉多含有致敏原「Tropomyosin」原肌球蛋白。(視覺中國圖片)

甲殼類及貝類海產(下統稱貝類)過敏是一種免疫疾病,亦是本港最常見的食物敏感,主要會在進食蝦肉、蟹肉、龍蝦肉、蠔、蜆、帆立貝等食物出現過敏反應。

有80%貝類過敏患者是對貝類內的致敏原「Tropomyosin」原肌球蛋白過敏,攝入後體內會產生對抗致敏原的免疫球蛋白(IgE),與原肌球蛋白產生反應刺激人體釋放引發過敏病徵的化學物質,而出現痕癢、紅腫等。

2. 貝類過敏常見嗎?

本港只有少於1%人對牛奶過敏。(視覺中國圖片)

貝類是香港最常見引致過敏的食物。2012年本地一項調查指出,7,393名14歲或以下兒童中,有352名即近5%報稱或確診患有食物敏感,當中貝類敏感患者比例最高,達37.8%。換言之,本港每100個14歲或以下小朋友,約1.8個人有貝類過敏,相較之下,只有少於1%人有牛奶、花生、雞蛋等過敏症。

3. 貝類過敏有甚麼病徵?

貝類過敏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甚至過敏性休克。(視覺中國圖片)

貝類過敏患者會在進食後數分鐘至兩小時內出現症狀,輕則皮膚痕癢或紅腫、風疹、水腫、腹瀉、作嘔,重則出現呼吸困難、氣管收窄、血壓下降,甚至過敏性休克。

4. 如何知道自己對甚麼海產過敏?

對蠔過敏的患者,不代表對其他貝類都過敏。(視覺中國圖片)

對其中一種貝類過敏,不代表對所有貝類都過敏,更不代表對所有海鮮都過敏,未必要完全戒口,要看特定食物中是否含有令身體過敏的物質,如何戒口要做測試才知道。

其中一種測驗自己對甚麼食物過敏的測試是「皮膚點刺測試」,將小量可能致敏物質的萃取物刺入皮層,如果患者對萃取物有過敏反應就出起紅疹。皮膚點刺測試能在15分鐘內知道結果,也是較便宜的選擇,但出現誤差的機會較高。相對而言,血液測試則是較準確的測試,但價錢較貴。

5. 貝類過敏能根治嗎?

避免進食貝類是最有效的過敏預防方法。(視覺中國圖片)

部份對牛奶或蛋過敏的小童,會隨年齡慢慢減少過敏情況,但貝類過敏為終身免疫疾病,目前沒有根治的療法。有免疫療法會逐步增加患者攝入過敏物質的劑量,但療程需時兩至三年,過程中亦有機會導致患者出現過敏。

留意食物標籤、避免進食貝類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如產生急性過敏反應時,應服用由醫生處方的抗敏藥甚至注射速效腎上腺素紓緩症狀,再入院求醫。

 

資料來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兒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衛懿欣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衛懿欣博士(朱韻斐攝)

《香港01》App,為你送上最全面新聞報道!
立即下載:
http://bit.ly/HK01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