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兩年教自閉孖仔學轉彎 父母盼兒子終能「做地球人」、快樂成長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新生命誕生是一個家庭的喜訊,對婚後數年才喜獲孖胎的楊生、楊太而言,兩個兒子是上天的禮物。然而,孖仔未能通過健康院的例行檢查,二人約兩歲時被評為發展遲緩,細孖更有自閉症及輕度智力障礙。
面對著細孖溱溱經常「撼頭撞牆」、因不願意轉彎而在街上大叫大嚷、在遊樂設施上會大叫等,楊生直言,當初難以理解他在想甚麼,不理解自閉症的人更會斥責他們「無家教、不懂管教」。
幸而,楊太從未放棄,先放低重返職場夢,再堅持帶著兩個兒子四出接受治療,並全職在家照顧他們、進行訓練,用了兩年時間,教懂細孖走路時要轉彎及後退。努力了7年多,兩名兒子大為進步,大孖澈澈除了有一型糖尿病外,一切與一般小朋友無異,就讀主流學校;而昔日毫無「彈性」、難以控制的細孖,不再大叫大嚷,有基本自理能力,適應到社會環境及要求,做回「地球人」。

細孖溱溱(左)及大孖澈澈(右)。(余俊亮攝)

楊先生笑言,同時照顧兩個小朋友雖然辛苦,卻十分享受。兩個兒子於一歲多時,並能未通過健康院的例行檢查,轉介至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作進一步評估;輪候期間溱溱(細孖)開始出現自閉症徵狀,經常站在電梯前看著電梯門開合、走路時不容許行錯路或轉彎;而大孖的語言發展,亦明顯較同齡小朋友慢。楊太說:「正常一歲半小朋友會以詞彙、短句表達,但哥哥只懂『波波』、『車車』。」

曾拒絕接受現實 自言:兩個月後就無事

面對著兩個兒子的特殊情況,楊先生坦言,一度拒絕接受現實:「有時會逃避,(認為)兩個月後就會無事。」但評估證實,兩兄弟均發展遲緩,細孖更有自閉症及輕度智障。楊太直言,初期感到徬徨及難以接受:「無想過他們會有特別需要,去到差不多兩歲發現時,是有不開心的,到底前路點行?好似好迷茫。」

於是他們四出為兒子尋求治療及改善方法,甚至嘗試不同的食療、偏方等,希望有一絲轉機:「當時好辛苦,不停周圍去上不同課程,灣仔上私人訓練,(觀塘)順利邨上課程,但我們住在將軍澳,經常要將他們搬來搬去,由好開心,變到好辛苦。」

+11

到冒險樂園遊玩卻異常緊張、不停大叫 評估發現:「搖擺對他而言,是跳樓的感覺」

眼看著同齡小朋友忙著學畫畫、樂器,兒子們卻連基本自理及溝通能力都欠奉,細孖更難以控制情緒,即使轉換路線回家,又或提早下車,他亦會大叫大嚷,而他不自覺的自殘行為,更教父母十分心痛:「隨時打自己、撼頭、撞牆、在地下轉、瞓地。」

就連深受小朋友歡迎的冒險樂園,卻是細孖眼中的「屠場」。楊太憶述,溱溱兒時拒絕玩任何涉及搖擺的遊樂設施,只要行經設有有關設施的商場門口,他已會大叫大嚷。面對兒子的偏執行為,楊先生及太太嘆言,兩夫婦一度感到費解,亦聽到不少批評的說話:「很多人不了解自閉症患者,見到他的症狀後,會批評及質疑我們不懂管教、寵壞他。」

楊先生透露,一度出現消極想法:「會想仔仔將來條路點行,要做好多計畫及規劃,愈來愈嚴重的話,就要入住宿舍,因為智障人士無法照顧自己。」

但楊太卻從沒有打算放棄,直至在偶然機會下,楊太接觸到專門服務自閉症小朋友的中心,中心評估發現,細孖前庭及觸覺敏感,所以「搖擺對他而言,是等於跳樓的感覺。」父母明白兒子的感受後,決定跟隨中心的指示,先教導兒子控制情緒,再著手改善溝通及社交能力。

花兩年來回萬寧門口 只為教懂兒子轉彎

訪問當日,細孖與正常小朋友無異,只是反應較慢及文靜,難以想像他會大吵大鬧。進步之大,全因幕後功臣楊太。

原定打算重投職場的楊太,為照顧兒子而轉為全職家庭主婦,親自擔任訓練者,以及陪伴兒子進行感覺統合治療,訓練肌肉及身體協調能力。因病症影響,細孖無法接受中途站下車、走路要轉彎,然而楊太卻花約兩年時間,悉心教導,楊太解釋:「這些是生活需要,努力試教我們要突破障礙,所以在萬寧人流少時,我就假裝要入萬寧,在門口向溱溱解釋,媽媽忘了去藥房,微微轉身並快速數十聲,下次再數慢一點,循序漸進讓他適應。」

過程中少不免要應對細孖的吵鬧,但楊太卻堅持頂著他人異樣目光,努力讓兒子學習融入社會:「他克服到的那一天,他笑得很開心,其實我的動力源於他...他的情緒愈來愈穩定,他也愈來愈開心。」

書本人物貼家人樣貌 引起學習興趣

為了改善細孖的學習能力,楊太亦跟隨導師建議,為圖書「加工」,在書中的人物上貼上家人的樣貌:「當初溱溱有自閉症,語言能力弱...但他可以有認字的能力,導師教我自製有家人樣貌的字卡及圖書,引起他對學習的興趣。」

陪伴兒子成長,同尋出路,楊太直言,曾經感到沮喪,幸有同路人的鼓勵及陪伴,身為基督徒的他們形容,一切都是「上帝給我們的功課」。一家人努力多年後,當年發展遲緩的大孖,現時的學習能力與主流小朋友無異;細孖亦學習到控制情緒,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如廁、更衣及進食等,更可以到主題公園遊玩。楊先生形容,現時的細孖「不會大叫大嚷,做到地球人。」他們期望,將來兒子可以健康快樂成長,融入到社會。

他們一家人的故事,將連同另外九個自閉家庭的經歷,一併收錄在《十個自閉兒的爸爸》傳記內,書籍將於今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