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網上外展服務】運用年輕人的「語言」 帶社工走出網絡陰霾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網絡,一個令人青年又愛又恨的地方。簡單一按即可與世界連接,可隨意發佈內容,又可作為隱藏身分的保護網,讓你從虛擬世界裡獲取快感滿足感⋯⋯然而,在沒有足夠的監管下,有些人可能過分使用這種「便捷」,令網絡變成欺凌工具。另一方面,隱青以鍵盤代替說話,他們有些具高學歷,但社交技巧薄弱;有些寂寞,沒有可傾訴的人;有些遇上煩惱,但無人明白他們的需要。網絡,成為他們的「安舒區」,成為他們不相見、但相聚的網上社區。青少年長期依賴網絡社交平台溝通,怯於在人前表露自己的想法,當遇上問題時,未必願意面對面表達自己的需要。

針對網上青年的需要和特質,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本地三間社會服務機構,包括:香港小童群益會、香港明愛及香港青年協會,並得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支持,推展為期三年的「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

剛舉行的「賽馬會網上青年服務國際研討會」,以「創新與啟廸」為題,由有份參與計劃的機構、團隊,邀請了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Professor Ilan Katz、韓國社企Likelion總裁MrDuhee Lee及日本明聖高中長谷川恒太教頭作出主題演講;連同本地學者、媒體意見領袖(KOL)、前線青年工作者及社創青年,亦會分別進行交流及討論;探討如何有效運用資訊科技,為網上青年工作帶來嶄新服務方向。研討會吸引近400名社會服務機構、教育及各界有關人士報名出席。

以大數據分析整合網上外展模式

本地三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其參與學者在論壇上公佈過去三年的數據研究,說明如何利用網絡準確地接觸有需要的青年。例如優化網頁界面設計去吸引用戶、建立網上團隊以年青人的「共同語言」溝通、線上線下的青年服務連接及通過線上學習推動年青人發掘潛能。另外,香港理工大學亦協助分析社交媒體數據,找出有效接觸目標用戶的方法,令「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更能推廣至目標青年。

用年青人語言作更「貼地」的對話

大會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朱順慈教授、網媒WHIZOO營運總裁楊繼光及項目經理張家希、網絡作家張晨及香港電台主持蘇敬恒參與討論,分析青年運用社交媒體的趨勢,並為現場社工、老師及家長展示當今年輕人的溝通模型,說明具「共鳴、娛樂、認同」的內容能拉近他們與年青人之間的距離感,更分享如何利用不同網上社交平台與年輕人進行更「貼地」的對話。

參考、交流國際案例

研討會亦特別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及代表分享真實案例,展示網絡及資訊科技能為青年的行為帶來改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Professor Ilan Katz以「網絡欺凌」為題,剖析傳統欺凌與網絡欺凌的分別;網絡欺凌施虐者可持匿名方式不斷利用資訊及溝通科技施虐,而網上腳印更可在數年後或幾十年後仍然存在,為受害人帶來更嚴重的心理傷害。所以,澳洲已推行法例監管網絡內容,例如市民可舉報Facebook上的不當文章,如屬「網絡欺凌」行為,內容會被刪除。

日本明聖高中的長谷川恒太教頭則分享「明聖Cyber學習國」的推行目的及成效,以實際案例說明善用網上教室互動優勢,能提升同學學習能力及興趣,同時改善學生缺乏自信自卑、解決溝通及學習障礙等問題。韓國社企Likelion總裁Duhee Lee則認為,透過資訊科技發掘青年才能及創意,創出極受歡迎應用程式及網站,更助他們規劃未來職業。

通過兩天的研討會,大會希望本港的社會服務機構及教育人士繼續支持網上青年外展服務,推出更多新猷項目,將「網絡」打造成一個能讓青年分享、溝通、學習、甚至發展事業的地方。

「賽馬會網上青年外展服務」是什麼?

此計劃銳意運用資訊科技與現有的青少年服務產生協同效應,與青少年中心合作,透過媒體製作、義工服務、電競比賽等活動,讓網上青年與社區建立緊密連繫。同時善用網上力量,鼓勵青年透過媒體製作發聲,關心社會,讓他們釋放創意潛能。此外,他們亦積極透過培訓、社區教育等工作,與青少年工作持分者分享網上服務智慧,以連結及優化傳統地上服務。為整合具實證效度的服務智慧,該計劃更聯同本地三所大學的研究團隊,持續為本計劃收集及整理服務數據,以整合一套適合本地參照的青年網上外展服務模式。透過資訊科技(ICT)與專業輔導的結合,社工運用不同網上社交平台連繫青少年,為青年人提供「線上線下」(O2O)情緒支援服務。社工以貼近網上青年文化的風格,每日在「網海」遊走,接觸每個面對困難的青少年。

三大服務範疇:

1. 香港小童群益會「夜貓Online」
夜貓Online強調以網絡社區為本,網絡世代為主體的信念,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工具為面對即時危機或高危處境的青少年提供輔導服務,數碼創意及潛能發展訓練;以及推動共融的互聯網文化,為網絡新一代締造更友善的成長環境。

2. 香港明愛「連線Teen地」
於不同網絡平台連結有成長需要的網上青年,以創新手法(包括電子競技及表達藝術)作介入,讓青少年重新享受與真人交流。

3. 香港青年協會「uTouch」
運用網上平台連繫有不同需要的青少年,為他們提供線上線下的支援服務;並透過媒體製作,義工服務,以及藝術為本活動,讓青少年與社區建立緊密聯繫。

計劃及研討會詳情可瀏覽網站cyberyouth2018.hk

是次研討會由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青年及感化)郭李夢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經理曾芷詩擔任主禮嘉賓;香港小童群益會候任總幹事陳健雄、香港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部長陳美潔,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出席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