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房屋】「好鄰舍」計劃設61單位 料122受惠家庭共住

撰文:黃景洪
出版:更新: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於去年9月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其中位於土瓜灣道68A至70C的「好鄰舍 」(Good Homes)由聖公會福利協會營運,提供61個、為期2年的過渡性房屋單位,共122個家庭受惠。
聖公會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李惠華表示,現址由恆基提供,計劃兩年後清拆重建,故只能提供2年租約;她提到住戶平均都已輪候公屋5年以上,最長的達7.7年,到計劃完結時,「應該都上到樓,假如租戶有住屋需要,計劃完結前半年會再同佢地傾。」

多名義工協助清潔樓宇,為居民入伙做好準備。(黃景洪攝)

配對兩個家庭共住一個單位

「好鄰舍 」共收到60個家庭申請,協會已配對30多個家庭,至今已有十多戶遷入。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李美玲指,土瓜灣道項目特別在於可讓兩個家庭合併申請,不需再經協會配對。她重申,計畫不單為有需要家庭提供短期過渡房屋安排,更想推動「共住、共管、共生」理念。兩個家庭居住於同一單位,共用客廳、廚房及洗手間;而每層走廊及樓梯等公共空間,亦由住戶協商管理,望各家庭能守望相助。

住戶阿欣(左)及阿芳(右),將與兒子遷入「好鄰舍 」提供的單位。(黃景洪攝)

住戶阿芳(化名)及阿欣(化名),是其中一個合併申請個案,她們皆為單親家庭,分別育有一名8歲及6歲的兒子。因原本「要有光」的「光房」單位租約期滿,經轉介後申請「好鄰舍」。至於兩年後去向如何,阿欣表示擔心,「但係都無辦法,最好就係上到樓啦。」而阿芳和阿欣一樣,都已輪候公屋約四年,「個個都係咁,唯有等啦。」

同住好處:擺低個仔都有人睇住

阿芳一家原與老爺住在居屋,但丈夫離開後,因家庭原因而經社工轉介遷出。阿芳說在共住房屋「開心多過唔開心,有時我唔得閒擺低個仔喺屋企,都有人喺度,有乜嘢唔開心,大家都係女人可以分享。」阿欣同意,「我哋之間嘅關係可以係家人,兩個小朋友都應該可以做到朋友,佢哋年紀都唔差得遠。」

聖公會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李惠華期望,住戶能於計劃完結前成功上樓。(黃景洪攝)

設積分換禮物制鼓勵同「住好」

阿芳在「光房」的美好回憶,亦令她對共住房屋計劃有信心,「又幾好嘅,好細節嘅嘢都安排好,所有共用嘅嘢分ABC,同埋每個月都開會,有乜嘢都拎出來講,可以調解到,住咗三年,開心多過唔開心!」

李惠華提及,「好鄰舍 」亦設有積分制度,鼓勵住戶實踐計劃精神,推動欣賞文化,「例如住戶開放客廳做功課輔導,會有積分獎勵,一個月無爭執又有分加,積分可換領超市現金券、日常必需品或參加活動。」

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李美玲(左)及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項目總監何俊傑簡介「好鄰舍 」(Good Homes)計劃。(黃景洪攝)

推行社會房屋政策 政府責無旁貸

社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項目總監何俊傑促請政府盡快制定社會房屋政策,「依家有28萬人輪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5.1年,社會房屋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而組合屋式社會房屋更是大勢所趨,「計劃要地要錢,希望政府可以設立維修基金,或者地政總署又可以喺市區幫手搵地。」

他又提到,社聯的「社會房屋共享計畫」亦有來自小業主的單位,百多個單位經勘察後,只有14個符合要求,但租金仍偏貴,「400呎單位收6000至7000蚊租,雖然已經比市價平,但租戶仍難以承擔。」他建議政府為住戶提供生活補貼,減輕租金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