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騙案最新手法 誘受害者回撥長途電話收昂貴費用

撰文:賴雯心
出版:更新:

警方表示,電話騙案手法層出不窮,有別以往與騙徒直接通話,近日最新手法是只需受害者回電,即可騙獲金錢;而騙徒多使用海外電話號碼,然後於打通後不久結束通話,誘使受害者回撥,回撥後受害者即被收取昂貴電話費。
警方又提醒,若市民見到有電話號碼前有加號,即代表是海外來電,需提高警覺。如果是不熟悉的電話號碼便不應回撥。此外,亦有騙徒會使用程式假冒香港號碼,而本地打出的電話號碼前面並不會有(+852),只有海外打來的電話才會有,提醒市民需特別留意此類來電。

署理警務處處長劉業成與反電騙大使許志安。(賴雯心攝)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三隊總督察譚威信表示,電話騙案手法層出不窮,有別以往與騙徒直接通話,最新手法只需受害者回電,即可騙獲金錢。譚威信指,騙徒多使用海外電話號碼,然後於打通後不久結束通話,誘使受害者回撥。回撥後,受害者即被收取昂貴電話費。

本地電話不會顯示+852

警方相信,部份被收取的通話費將落入來電者囊中,而來電者有可能屬於某些電話公司或機構。他建議,公眾可跟隨反欺詐協調中心「收線、核實、搵求助」防止受騙。若市民見到有電話號碼前有加號,即代表是海外來電,需提高警覺。如果是不熟悉的電話號碼,便不應回撥。他又指,現時騙徒所用的電話號碼多由烏干達、阿努瓦圖和加拿大撥出。亦有騙徒會使用程式假冒香港號碼,譚威信指出,本地打出的電話號碼前面並不會有(+852),只有海外打來的電話才會有,提醒市民需特別留意此類來電。

譚威信又指,電話騙案主要有三類,包括「假冒官員」、「猜猜我是誰」及「虛構綁架」。其中以「猜猜我是誰」的個案佔最多,共有77宗,佔約六成半。其中61宗有金錢損失,損失金額約369萬元,佔整體電話騙案的損失金額六成。使用「猜猜我是誰」行騙手法的騙徒會先冒充受害人親友行騙,取得受害人信任之後再次致電,以各種藉口要求受害人將現金存入內地銀行戶口。

 

女受害者佔大多數

譚威信指出,去年接近5成電話騙案受害人多為18至40歲,當中大部分為學生。然而,今年受害人由大部分年輕人轉為長者,猜測與行騙手法由「假冒官員」轉為「猜猜我是誰」有關。他認為,受害人案發時多擔心自身利益或家人安全,令騙徒有機可乘。本年截至4月的受害者中,女性佔58%,而去年同期亦以女受害人居多。警方又呼籲,領取高齡津貼的長者要特別小心電話騙案,勿讓覷覦他們高津雙糧的騙徒有機可乘。

警務處今日舉行「防止電話騙案宣傳週」啟動典禮,向公眾宣傳面對電話騙案時應對方法。(賴雯心攝)

署理警務處處長劉業成指,警方去年7月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後,至今年4月,共接獲18,515宗求助,其中成功堵截209宗電話騙案,涉及金額高達3.37億元。他又指,今年截至4月底,電話騙案數字為119宗,比去年同期少 160宗。而2017年的紀錄,則是十年以來首次錄得三位數字,為991宗,涉及金額為2.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