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專訪】前地政高官李森:政府利用諮詢操控民意

撰文:梁德倫 黃靜薇
出版:更新:

關乎本港未來幾十年土地供應的公眾諮詢,已經全面展開近兩個月。不過,地政總署前助理署長Roger Nissim(李森)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出,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推出的問卷,設計過分簡化「令人震驚」;又稱結果容易被操控,認為政府只是利用公眾諮詢「做自己想做的事。」
(系列訪問之七)

Roger批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推出的問卷,設計過分簡化,兒戲程度「令人震驚」。(羅君豪攝)

於70年代來港加入地政總署的Roger Nissim,退休前是地政總署助理署長,曾撰寫《Land Administration and Practice in Hong Kong》,是學術界和業界廣泛使用的參考書。在政府出仕多年,擔任過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座教授的Roger表示,肯定政府在土地大辯論這場大型公眾諮詢中有其預設立場:「這是政府常做的事。」

Roger認為公眾諮詢不會影響政府對實行土地選項的取態。(資料圖片)

公眾諮詢不會改變結果

Roger指出,政府每次想推動某些政策或措施時,都會借公眾諮詢或意見收集,為自己取得「民意授權」,無論是100人抑或10萬人贊成,都不會影響政府的決定,又以興建機場第三跑道為例子,「當時我已經說不會再來公眾諮詢,因為無論我說甚麼,都不可能在『諮詢』中勝出,結果是甚麼?政府拍板建三跑。」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公眾諮詢,推出18個未來土地供應選項,Roger指政府的意向很明顯,例如東大嶼都會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陲地帶和新界私人持有農地等,都是政府未來想做的事,「為甚麼你向郊野公園、粉嶺高球場開刀?因為容易!」

人口估算數字相距太遠

此外,Roger認為發展的前設是為應付未來人口增長,但當局在這方面根本未有引用確實證據說服香港市民,清楚指明未來有急切需要開發大量土地應付人口增長。

Roger稱,根據統計處最新的人口及住戶估算,香港於2043年,整體人口預計增長至822萬人口,但土地小組基於《2030+》的推算,未來土地需求的數字是要容納900萬人口,兩者相差逾80萬,「統計處甚至預測人口在之後會下跌,沒有人可給予我答案,為甚麼不相信統計數字?若按此推算,根本無需要填海興建東大嶼都會。」

Roger批評土地小組以「點心紙」的形式進行公眾諮詢,做法兒戲。(資料圖片)

Roger又以「點心紙」形容土地大辯論的問卷設計,指其兒戲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問卷可以用鉛筆填寫,換言之(政府)不喜歡大可以擦掉重來,寫他們想要的選項,甚至乎我不需要填寫我的名字、地址,基本上我不需要填寫任何東西,簡直令人難以想像!」

東大嶼是大白象工程

Roger表示,雖然公眾諮詢存在多個問題,但他仍會為此表態,直指部份選項例如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等,都不應該揀選。至於社會上引起極大爭議的粉嶺高球場發展,他則認為當地環境優美,政府不應發展;而發展東大嶼都會更加是歷史以來造價最貴的「大白象工程」,「那個地方位於海的正中央,甚麼也沒有。」

此外,他雖然認為政府應透過《收回土地條例》發展新界私人農地(見另稿),但公眾諮詢問卷中,仍然會推介支持以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農地這個選項,「只是機制不一樣,但新界有一大片農地,面積僅次於東大嶼都會,值得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