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博士詹志勇】37年港大歲月 難忘學生功課拿A-都向院長篤背脊

撰文:羅俊文
出版:更新:

65歲,到了香港大學教職員「法定」退休年齡,「樹博士」詹志勇選擇離開工作了大半生的地點,轉投教育大學積極做研究工作。
被稱為「樹博士」,但詹志勇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取得的是土壤博士學位,樹木知識全部是自學得來,在港研究樹木的動力,全因一個「窮」字:「港大以前沒有錢建實驗室,我只好用樹木知識籌募建設經費。」回望37年港大歲月,詹志勇認為港大學術自由沒有退步,而且收生質素仍很高,但令人失望的是學生愈來愈專注分數得失,試過被學生投訴,原因竟是功課分數只有A-。

詹志勇年輕時用籌到的研究經費,購買港大土壤實驗室的儀器。(詹志勇提供)

2014年獲國際樹木學會(ISA)頒發L.C. Chadwick Award,詹志勇是首位獲得此樹木研究最高殊榮之一的亞裔學者。被稱為「樹博士」的詹志勇,原來他從沒在大學學過樹木知識。究竟是什麼動力驅使他要研究樹木,答案是一個窮字。

樹木知識靠自學 知識換來經費

詹記得1980年代到港大任教時,資源十分短缺,也沒有太多經費做研究,「從海外購買一份學術期刊要幾百元。但每年只有4,000元經費,可想而知當日沒有太多錢。」在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取得博士學位、專研農耕泥土科學的他,在港大任教後不久打算建立一個土壤實驗室,但受經費不足所限,他決定運用知識換取金錢買儀器,「我懂soil(土壤),於是設計了一個科學化的表格,背起背包,一枝筆、一本簿,一枝水、一部相機到處考察,過程中一邊做紀錄一邊看文獻學習樹木知識。」

在樹木界打滾了幾年,詹志勇也漸漸獲得了尊重,不少機構邀請他管理樹木,獲得的資金部分最後成就了現時港大的泥土實驗室,詹志勇對樹木的研究也是從此起。

詹志勇認為,石牆樹是香港十分具歷史價值的瑰寶,香港人要好好珍惜。(羅俊文攝)

詹還憶起,最初在港大教書時,獲邀到位於瑞士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擔任保育主任。經過幾輪面試後詹最終獲聘,詹太知悉消息也勸丈夫到出外闖闖,但思前想後詹志勇還是選擇留在香港,「香港始終是我長大的地方,這裡有很多事都很美好。」

詹志勇是本港少有專門研究市區樹木管理的學者。(詹志勇提供)

學生求學只求分數 拿不到A+竟投訴學校

在港大37年,詹志勇說美好的事佔大多數。詹讚揚港大的學生質素高,令教學事半功倍,但令人慨嘆的是,近年學生愈來愈着重分數高低。他舉例,最近被學生投訴評分太手緊,「有學生向院長投訴功課分數為何只有A-,而非A+。事後院長成立委員會處理事件,當時我有會見該名學生,我問該名學生既然你的功課有A、B、C點都沒有填寫,為何值得拿A+呢?該名學生啞了。然後我再跟他說,如果要覆核功課,將會由另一名教師重改,那時候什麼分數你也要接受,然後該名學生也啞了。」

我問該名學生既然你的功課有A、B、C點都沒有填寫,為何值得拿A+呢?該名學生啞了。然後我再跟他說,如果要覆核功課,將會由另一名教師重改,那時候什麼分數你也要接受,然後該名學生也啞了。
詹志勇憶述如何KO投訴他評分低的學生

盛讚港大學術自由度高 盼一直傳承下去​

他續指,港大最值得留戀的是學術自由,由教學到研究,詹志勇說港大自由度都很大,從沒有人指指點點 ,「港大沒有人會指點你要做什麼研究,學者們每當被人指點便會無心機。」他又盛讚港大的圖書館「世界級」,每當他做研究需搜集大量資料時,都能找到大量的學術期刊,有助加快研究進度。在離開港大後,他冀望這些美好的優良傳統能一直傳承下去。

詹志勇於上月3日已離開香港大學並轉投教育大學,出任研究講座教授(地理與環境科學)。履新任務是為社會科學周的講座擔任講者,提升中學生對地理及綠化環境的興趣。詹志勇稍後將與太太一起遷進教大宿舍,他明言熱愛研究,從未想過退休,未來幾個月需到海外出席學術會議。   

詹志勇回想起在港大任教的歲月,百般滋味在心頭。(詹志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