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孤島無水飲】天文台揭開「橫瀾島」神秘面紗

撰文:藍善婷
出版:更新:

「橫瀾島」這個名字,經常在天氣報告中被提及。但真正能到島上的人極少。這個市民不能到訪的小島位處於香港東南海域,小島從百多年前至今,對本港的航海業及氣象觀測作出極大貢獻。天文台近日在FB上載短片,介紹橫瀾島歷史及設施,揭開小島神秘一面。

橫瀾島位處香港東南海域,由兩個相距不到十米的小島組成,是蒲台群島較大島嶼之一。在北面的是橫瀾頭,南面橫瀾尾是最著名的「橫瀾燈塔」,有超過120年歷史,是香港現存其中一座戰前燈塔,是香港法定古蹟。氣象觀測於1952年開始。天文台派遣職員駐島,負責記錄溫度濕度、雨量、能見度等氣象資料。直至1989年完全自動化後,駐島工作才結束。

法定古蹟「橫瀾燈塔」有超過120年歷史。(古物古蹟辦事處圖片)

由於橫瀾島為一偏遠小島,交通運輸可謂不容易和不方便。昔日接載員工和運送物資的駁船,要每兩星期才開行一次。能運送到島上的物資亦有限。供給工作人員的新鮮食物也很少,只能靠釣魚和種菜改善伙食。1970年代增建了直升機坪,發電機房、宿舍、碼頭等設施,更安裝了由碼頭至山上的滑車軌道。添置了冷氣機、電冰箱等設備,這均大大改善島上人員生活。但是,橫瀾島沒有自來水,所以只能靠收集屋頂和地面的雨水。所以,島上的建築都可見收集雨水而作出的一些設計。

橫瀾島沒有自來水,建築有收集雨水設計。(香港天文台圖片)

島上另一特別設備是「霧角」。以前還有人駐守的年代,當有大霧濃罩「霧角」就會響起提醒船隻注意安全。當年駐島職員繆亮邦先生表示︰「霧角嘅響聲大到喺尖沙咀總部都聽到。如果我喺島上面,就係似喺大喇叭旁邊,心靈震盪,係非常獨特的經驗。」

當有大霧,「霧角」會響起提醒船隻注意安全。(香港天文台相片)
當年駐島職員繆亮邦先生分享島上工作經歷。(香港天文台影片截圖)

現在島上設備有自動化的「橫瀾燈塔」外,還有由天文台設置的全自動化的氣象站,包括能見度儀、百葉箱(溫度計)、量雨筒、風向及風速計等,為香港東南方的氣象觀測提供重要的資料。

天文台近日在FB上載這條介紹橫瀾島的短片,但查實此短片早在2016年已上載到香港天文台YouTube頻道hkweather,過去兩年多以來,觀看人次只有1萬多。但日前再上載至Facebook,短短三日,瀏覽人次已經超過12000次。

橫瀾島上的建築。(香港天文台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