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醫院手術微血管鉗遺留病人體內 漏報近7月遭衞生署發信勸諭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衞生署今日(16日)指,養和醫院一名63歲男病人,於去年10月14日接受頭頸手術,院方於手術後同日發現一微血管鉗遺留於病人體內,但院方未按指引向衞署呈報事件,直至事隔近7個月,署方今年5月4日到養和醫院例行巡查時才揭發。就養和未按守則呈報,衞署已向該院發出勸諭信。
養和醫院表示,已就相關程序進行檢討並實施合適的改善措施,同時再次提醒相關醫護人員在手術及其他醫療程序中,準確點算物資的重要性。

養和醫院未有按守則呈報醫療事件,遭衞生署發勸諭信。(資料圖片/張美蘭攝)

另外,養和醫院一名36歲女病人於5月5日,在該院進行陰道分娩並接受會陰修補手術,病人於翌日排出一塊遺留陰道內的紗布。該院於3日後,於5月8日才呈報衞生署該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

衞生署認為,兩宗個案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要求院方於4星期內提交詳細報告,審視醫院提交的所有資料後,並無發現有證據顯示醫院在房舍、人手、設備方面違反要求而導致這兩宗事件。

養和醫院未有按守則呈報醫療事件,遭衞生署發勸諭信。(視覺中國圖片)

有外科醫生指,很多頭頸手術都會用到微血管鉗,分為永久或短暫放置在人體內助止血之用,而現時大部分微血管鉗都由鈦金屬製作,能長時間放在人體內,病人也可以接受磁力共振檢查。微血管鉗的大小由兩毫米至十毫米不等。

衞生署的資料未有披露,漏在病人體內的微血管鉗位置。該外科醫生指,如微血管鉗鉗住供血予器官的動脈,就會擔憂對器官造成影響,但若是鉗住其他較小的血管,相信未必會帶來很大影響。

養和醫院表示,去年10月為一名男病人進行下顎骨切除手術,當病人離開手術室後,手術室護士按一般程序重覆點算手術物料時,發現缺少了一枚直徑約1毫米的微型血管夾,護士即時通知主診醫生,之後立即為病人取出微型血管夾。病人的健康未有受影響。醫院事後已檢視手術前後點算物料的程序,加強點算工作。醫院日後會與衞生署就需要呈報的個案的情況加強溝通。

此外,養和醫院又承認,本年5月初,一名產婦在順產後留院期間發現有血塊經陰道流出,經証實當中有一塊紗布。主診醫生檢查後向病人解釋情況及處方抗生素,病人之後如期出院,健康未受影響,而事後醫院已更新產房內手術點算程序的指引。養和醫院強調,已就相關程序進行檢討並實施合適的改善措施。同時醫院再次提醒相關醫護人員在手術及其他醫療程序中,準確點算物資的重要性。

養和醫院未有按守則呈報醫療事件,遭衞生署發勸諭信。(資料圖片)

根據私家醫院實務守則,要求私家醫院須於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出現後24小時內向衞生署呈報,署方認為院方未能遵循守則要求,已發出勸諭信,並會監察醫院落實風險緩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