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資局助學者改良混凝土 阻鋼材銹蝕 冀特首「加碼」注資助研發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本地多項基建接連上馬、港府又力銷填海方案,可見未來海上基建工程頻繁。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研究資助局今(16日)公布,將撥款1億8千萬元,以資助本地大學進行學術研究。5個獲批項目脱穎而出,當中有跨學府合作的學者們提出改良應用於水域基建的混凝土結構,冀阻截鋼材銹蝕,令其壽命有望延長至100年,減省維修成本。
研資局主席華雲生直言,本地學術研究重要,期望特首「加碼」,向基金進一步注資;另隨著國家科研資金「過河」,他盼與其相輔相成,予兩地學者發揮協同效應。

研資會今發表第8輪主題研究計劃撥款結果,其中由城大、港大、科大及理大聯合研究項目獲批最高資助額,涉款約4700萬元,以改良混凝土結構。項目統籌人、來自理工大學學者滕錦光指,現有應用海洋工程材料、即傳統鋼筋混凝土易出現誘蝕現象,他們冀進一步改良新式、由海水及海砂製成的複合材料,以應用於未來海洋基建,提升其使用壽命,亦可減低總體連保養造價,「起動成本雖然貴鋼筋10%,但呢隻材料可以有100年壽命,維修成本可以下降。」他又指,新結構可應用於大部分水域工程,包括人工島建造、填海及跨海大橋等,研究將歷時5年。

滕錦光指,他們的研究項目盼改良新式混凝土結構。(陳淑霞攝)

其餘獲批資助項目又包括拆解幹細胞研究,助開發新療法逆轉認知障礙症、以及研發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自動完成縫合等重覆性工序,以減省外科醫生工作量。

研資局主席華雲生指,他們共收到48份初步建議書,遴選小組上個月共面見其中14個團隊,最終敲定撥款予是次5個項目。

他又承認,過去數年,以基金投資收益作經費資助發生問題,回報率跌至2.6%,有別於最初的5%標準,遂於去年將資助額緊縮調節,幸於今年回升至4.3%,強調今年未有減省資助額。他又指,由徐立之牽頭的「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料於9月向港府提交報告,期望特首林鄭月娥知悉本地研究的重要性,冀她可向基金「加碼」。

華雲生希望特首可加碼注資研資會基金。(陳淑霞攝)

對於國家科技部宣布內地科研資金「過河」,他不擔心對研資局研究資助定位有影響,因為他們以本地大學為主,而內地科研資金則同時面向本地科研機構,他期望兩個資金可相輔相成,共同協作,「唔想兩個基金重覆咗資助項目,可以更有效運用,令研究發揮一加一大過二嘅成果。」

政府於2009年撥款180億元,成立研究基金,至今共資助40個項目,總資助金額達1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