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海美灣驚現一米長魔鬼魚蹤跡 康文署籲泳客勿下水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康文署今日(21日)傍晚宣布,正進行防鯊網維修工程的荃灣區海美灣泳灘,防鯊網內的泳區發現一條約一米長的魔鬼魚蹤跡。當局表示,該泳灘現已暫停開放並懸掛紅旗,提醒市民切勿下水,直至另行通告。
而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就指出,魔鬼魚行動迅速且相當敏感,用毒尾刺發動攻擊亦須要支點發力,故只要不刻意接近,其傷害到人類的機會甚微。

荃灣海美灣泳灘現魔鬼魚蹤跡,康文署呼籲市民切勿下水。(康文署網頁圖片)

康文署表示,正聯同相關部門及專家處理事件,待有關大魚離開防鯊網範圍內泳區及附近水域,並確定防鯊網可正常運作後,泳灘才會重開。當局提醒,市民切勿嘗試接觸、騷擾或捕捉魔鬼魚。該泳灘現已張貼告示,提醒市民切勿下水,直至另行通告。

魔鬼魚有多個品種,其刺最危險,有的有毒,有的甚可致人於死。圖為魔鬼魚的其中一個品種黃鯆。(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提供照片)

魔鬼魚尾刺含毒素、刺中可致命

魔鬼魚在受驚時或會襲擊人類,若被其毒尾刺刺中會感到劇痛,若刺中大動脈或心臟更有致命風險。事實上,本港海域間中會有魔鬼魚的足跡,去年曾有一名女泳客在大嶼山上長沙泳灘上,打算拯救一條擱淺魔鬼魚時,被其毒尾刺刺傷,需要送院接受治療。而魔鬼魚尾刺的毒性更可致命,曾追捕過無數猛獸的「澳洲鱷魚先生」歐文( Steve Irwin),在2006年拍製紀錄片時,被一條游經的魔鬼魚以尾刺刺穿心臟,送院途中證實死亡。

南丫島曾出現魔鬼魚屍體。(Sea Kayak Hong Kong提供圖片)

魚類學會會長:魔鬼魚非迫不得已不會傷人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亦表示,部分魔鬼魚的尾部含毒刺,毒刺大致分為針類及倒勾鋸齒,兩者均會有疼痛感覺,其中前者傷口需要擠出毒汁,由於魚類刺人後亦會掙扎逃走,故倒勾鋸齒型毒刺中者,傷口的肉易被「扯爛」致參差不齊,復原需時。

但他強調,在本港海域內出沒的野生魔鬼魚,一般行動迅速,加上屬軟骨魚類,牠們的底盤猶如「感應器」,當透過水流感覺到有人類或其他生物靠近時,多會選擇走避,若非迫不得已,不會主動攻擊;即使其想以毒尾刺發動攻擊,亦須支點發力(例如被捉著、踩著或被魚網糾纏著),故一般情況下,魔鬼魚不會傷害到人類。

部分品種魔鬼魚含有致命劇毒。(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