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文件倡教育家長、推廣快樂孩子運動 葉建源:應改變制度做起

撰文:鄧穎琳 鄺曉斌
出版:更新:

在「贏在起跑線」的社會風氣下,不少家長費盡心機為子女安排學術及課外活動。港府因應2017年《施政報告》建議,去年底成立「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研究如何加強家校合作、進行家長教育,以減輕過度競爭文化,讓兒童愉快成長。小組今(23日) 發表諮詢文件並展開公眾諮詢。
文件主要建議,政府為中小學的家教會提供資源,出動「銀彈」吸引幼園成立家教會;舉辦社區活動、口號創作等進行家長教育;並透過電子平台向家長提供課程;在地鐵站、隧道口等廣告牌宣傳「快樂孩子運動」。
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艷璿直言,加強對家長的情緒支援才是「治本」方法;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出,本港家長擁有一定知識水平,但競爭文化持續激烈,情況與家長的態度及價值觀有關,建議港府在制度上改變,減少競爭文化。
至於建議幼稚園成立家教會,葉認為對教員人數少的幼園而言,會「吃不消」。

專責小組建議,應制訂一套有關家長教育的課程架構,以配合從幼稚園到中學不同階段學生家長的需要。(資料圖片)

本港不少家長期望子女「贏在起跑線」,在此社會風氣下,競爭文化激烈。港府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宣布,邀請專家進一步檢視及跟進如何改善家校合作,並進行家長教育,減少過度競爭文化,讓兒童愉快成長。而於去年底成立的「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今(23日)發表諮詢文件並展開公眾諮詢,邀請各界在今年9月14日或之前提書面意見。

諮詢文件中指,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參考本地研究及內地、台灣、新加坡、英國、芬蘭及澳洲等地的情況,提出要提升家長對子女發展需要的了解、避免過渡競爭、提供多元進修途徑及促進家校合作。包括:

促進家長與學校之間更有效的合作,提供更多資源讓中小學及家教會舉辦更多家校合作活動、家長教育課程
推廣幼稚園家教會的成功經驗,向成立家教會的幼稚園增加成立津貼及經常津貼的金額,鼓勵更多幼園成立家教會,以便在幼稚園推廣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
建議教育局委託大專院校及非政府機構研發供家長自學的電子學習課程
以廣告、宣傳片、口號創作比賽、社區外展宣傳活動等,教育家長應對子女訂下合理的期望及要求,避免過份催迫子女,讓兒童愉快成長
建議教育局透過不同平台宣傳「快樂孩子運動」,如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地鐵站和隧道出口的廣告牌
進行不同研究題目包括:廿一世紀親子溝通技巧研究、家長過份催谷對子女的影響等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形容,文件中不少活動或建議是現行一直存在,「類似形式(的活動)不乏宣傳,而本港不少家長亦有一定知識水平,但競爭文化持續激烈,認為多與家長的態度及價值觀有關。(資料圖片)

葉建源:政府應深思問題根源 從改變教育制度着手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形容,文件中不少活動或建議是現行一直存在,亦不乏宣傳,而本港不少家長亦有一定知識水平,但競爭文化持續激烈,情況應與家長的態度及價值觀有關。然而,是次諮詢文件未見有大量的著墨或對策針對如何避免兒童過度競爭,提議港府應深思問題根源,「帶頭」從教育制度上著手改變,例如更改小學收生形式及改變學校間的競爭制度。

張艷璿批評,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家長教師會都是「有名無實」,在校務方面是「無功效」。(資料圖片)

張艷璿:加強對家長的情緒支援才是「治本」

而家長聯盟發言人張艷璿指出,建議推動家長教育是好事,但並非單靠講座便能解決問題,加強家長情緒支援才是「治本」方法,「無家長唔關心子女,但有時家長都有好大壓力,紓緩佢哋嘅壓力、情緒問題先係最重要,然後家長先可以有效管教子女。」

她表示,即使當局推出電子學習課程,由於特殊學習需要學生(SEN)家長、基層家長們需要長時間照顧子女,因此很難抽出時間接觸相關資訊。

葉建源憂 鼓勵幼稚園成立家教會 會為幼師帶來壓力

另外,文件又建議政府增加現時給予家教會聯會的資源,讓各區家教會聯會推廣家長教育;以及增加幼稚園家教會的成立津貼及經常津貼金額,以鼓勵本港超過三分之二未有家教會的幼稚園成立家教會。

葉建源認為,幼稚園家長在校時間較中小學短,一般只有兩至三年,若政府以增加津貼吸引幼園成立家教會,幼師另須承擔家教會的選舉、恆常會議紀錄、財政報告、活動等工作,將對幼師帶來難以承擔的壓力。

張艷璿則批評,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家長教師會都是「有名無實」,主要功能是策劃學生活動,在校務方面是「無功效」,導致家長與學校之間常常出現矛盾,當局在此問題上都要作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