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小事】上水老街坊撐手雕圖章匠 侯志強都揾佢雕

撰文:李智智
出版:更新:

匆匆走進上水的大街小巷,或許只會注視熙來攘往的水貨客,但未必察覺到街頭工匠鄧浩明在默默耕耘,堅守本港僅存手雕圖章工藝。在駐守上水40多年的歲月枯榮,浩明在圖章上每一刻,每一劃,都道盡對圖章技藝的熱誠,在上水街坊的生活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年屆65歲的浩明,一拐一拐,小心翼翼地將一張摺凳、一張板櫃、幾把刀、幾個圖章和紙筆安放好,在烈日當空下,如常迎接每位街坊到來。對他而言,要堅持擺檔並不容易,不但要在新豐路街頭冒寒暑侵襲,亦因無小販牌,經常被食環署人員驅趕。他笑說:「『走鬼』的生活,我已過了40多年了。」

年屆65歲的圖章匠鄧浩明,在上水新豐路擺檔逾40年。(李智智 攝)

浩明近年因患上心臟病,身體開始轉差,原本他可依靠做公務員的女兒,頤養天年,但他仍冀與圖章共度餘生。「在家發呆,倒不如讓圖章與我一生為伴,我除了弄圖章還懂甚麼?」語畢,他看看街上左鄰右里說:「如果這攤擋沒有了,上水老街坊未必再找到人做手雕圖章了,因他們的手不靈活,難以簽名。」

雖然現今原子印盛行,鄧浩明仍堅持手雕圖章,服務老街坊。(李智智 攝)

浩明嘆道本港圖章行業式微,不敵90年代興起的原子印廉價方便,和電腦科技取代,圖章匠已少之又少。圖章自1950年代興起,至70年代踏入全盛時期,當時十多歲浩明高中畢業,原考上懲教員,但遭父母反對,改為跟扎根於上環「圖章街」的表哥,學習雕刻圖章投藝謀生。至今浩明仍保留,去世的表哥送贈的牛角圖章盒,形容「家傳之寶」,在本港已賣少見少。

左邊兩盒是鄧浩明表哥遺存的牛角印章盒,為現今本港「僅存」;右方則是現時常用膠盒。(李智智 攝)
圖為夫婦龍鳳印章。 (李智智 攝)

學滿師至少10年

「要入行並不易,學滿師至少10年!」浩明憶起,當年用了3年學習雕圖章前,先要精通書法字體,包括隸書、楷書和篆書等,再用3年學刨木,之後再花3年時間學雕較硬的物料,又要善用林林總總木材和石料,以及十多種刀和鑿子等,果真3年又3年。他嘆言:「根本不會再有年輕人願意入行,太辛苦了。」

但為養活家人,浩明堅持學滿師,自立門戶。記者多次詢問浩明生意狀況,他打趣說:「普普通通啦!」惟一小時訪問內,記者發現已有至少5位街坊上前光顧和取貨,而一個普通款式的圖章收費約百多元。

雖慨嘆圖章步入夕陽,但提及過去「威水史」,浩明雀躍萬分,馬上拿起一本厚厚的舊黃印章本,細數他的戰績,自豪地笑言有不少上水警司和高官名人都是他的客人,「侯志強族譜的每個名字,我都有份刻!」

印章本的右頁是孟蘭節慶雕刻的符印。(李智智 攝)
鄧浩明拿出舊黃印章本,細數他的作品。(李智智 攝)

翻看印章本,當中佈滿了一個個公司名稱和姓名,除了用作公函,有的是夫婦印章,有的是父母為祝福孩童訂造,亦有書法家印鑑,還有為上水孟蘭節慶雕刻的符印。浩明稱,手雕圖章「刻刻皆辛苦」,雖技藝或許隨時代流逝,但背後蘊藏的串串心意和藝術價值,是無可取代。